第五章 大战一触即发

    第五章 大战一触即发 (第2/3页)

额真,掌管三百旗丁,族人八百余众。

    之前因为族内老人较多,新生儿又较多,所以迫不得已,努尔合曼不得不让自己的战士,去做一些民夫该干的事。

    脱产部队,职业军人的意义,非同小可,他们往往代表着更高的训练量以及更强大的战斗力。

    如今努尔合曼带回来的这十几个阿哈,能够让自己的旗丁解放出来二十多个人,毕竟奴隶嘛,让他们多干一些活也很正常。

    而阿哈,也不是娘子,是奴隶,包衣奴才。

    包衣一词的记载最早见于《满洲实录》,最初的起源是女真部族的下层成员、统治家族收养、接纳的非血缘关系的家族、氏族成员和部分外戚族众等。

    此外,还有许多追随清太祖起兵之勋戚都隶属于包衣,八旗定制后也未有变更。

    他们与统治家族结成的特殊关系,使得他们成为了最获信赖,也是最忠诚的家臣、家仆、得力助手,甚至是主人的朋友。

    随着努尔哈赤家族势力的不断扩大,包衣的来源也日益复杂。从之前的来源又拓展至战俘、契约奴仆和获罪之人。此后,以他们作为主体的包衣成员身份也日渐稳定,开始以一个奴仆阶层的形象出现。

    上三旗包衣有自己的户籍,属于正户,其地位属于正身旗人之列。由他们所组成的服务于皇室的机构——内务府平衡了宦官在宫内的权力,降低了宦官专权的可能性。

    下五旗包衣中也有一部分拥有自己的户籍,另一部分则依附于主家户口之内,这也就是广为大家熟知认可的包衣奴隶范围。

    隶属于包衣旗籍之人,除非家族抬旗、立战功、为官表现优异、罪案平反等缘故外,其身份是世代固定的,所生子女曰家生子,再生为二辈奴、三辈奴等,世代为主家服务。

    代数越多越受主家信任,地位也较高,并掌管重要事务。

    是不是看到这里有人觉得,啊,包衣奴隶也并不是都是牲口啊,如果真有这么想的,请你立刻离开本书,谢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