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 匠作营

    第四十四章 匠作营 (第1/3页)

    王鸿泰这也算是万万不得已而为之,毕竟他现在缺人,又因为“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警告导致他能用但不能完全用左建中等人做事。

    余粮征集、工分大营两种制度,也算是王鸿泰最后的仁慈,谁让咱王鸿泰是个大善人呢。让你吃饱吃好,这么好的工作上哪找去?

    什么?你说工钱?啊这,我给你提供了工作岗位,让你吃饱饭,你还想要工钱?(笑)没“坚清壁野”,让你自带口粮服徭役就不错啦。

    王鸿泰也不是不想发工钱,因为这样左手右手来回一倒,以永丰为中心的经济就能够盘活了,甚至还能够吸引那些依旧歌舞升平的朝鲜南方贵族商人们往北方做做生意,试试水。

    但是,他现在没钱,全靠坐吃山空,所以必须把钱花在刀刃上。这笔缴获来的银子,用来上下打点疏通朝鲜官场,岂不是美滋滋?

    在大明,三千两砸进去可能只能提个千户,或者撞大运搞了个守备,就这,还得被人天天盘剥,被上头的武官,平级的将官,低品级的文官指指点点。

    而在朝鲜就不一样了!

    首先,老子是大明的总兵天将,本身就在这一亩三分地有着超然的地位,其次,老子有着自己的军队,而且很强,肌肉很壮。最后,老子是为了抗击满清,恢复朝鲜华夏衣冠,解放在满清暴政下的朝鲜。

    地位、力量、大义,老子全占,你奈我何?只要王鸿泰不傻乎乎的步子跨大了扯着蛋,完全就是轻轻松松的用朝鲜的人力、物力,壮大自己。

    时间一天天的过去,以永丰县土墙为参照物,向外推进两公里,已经建起了一小段城墙。而且是字面意思,仅仅是一小段城墙。

    高七米半,宽六米,能跑马,一节能摆开千人防守的巍峨城墙,这是王鸿泰下的死命令。

    因为王鸿泰想要建造的一座真正意义上的城墙,能够抵挡住满清军队,把永丰打造成一座最起码可以抵挡一段时间的坚城。

    这里将会成为他的根据地、大本营,更是他不断尝试什么制度适合这个年代的试验田。

    所以,城墙的建造工程量相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