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第十八章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第2/3页)

维和众将多次商议,明日定军山下也要鼓励军士武试,提拔新人。“刘禅听罢心中暗惊,意识到自己把延揽人才想的太容易了。仅靠文试武试,怕是短期内很难奏效。

    夜黑了,刘禅当晚就住在昔日汉中诸葛亮的府邸。他似乎想寻找屋子里丞相留下的痕迹却找不到什么。刘禅辗转反侧无法安睡。他想起了昔日父亲刘备在白帝城病重,孔明带李严,魏延等众臣匆匆进入皇宫,通知自己的那天晚上:

    十七岁的刘禅听说父亲快死了只知哭哭啼啼,孔明跟魏延等交代完毕,让大家退下,又安慰了刘禅几句,刚要告辞,不想刘禅问道:”丞相,我能带些自己的东西吗?“

    ”侍臣会为殿下收拾好行装的“

    ”那我的蛐蛐呢?“

    ”什么?“孔明简直怀疑自己听错了。

    ”我这两只蛐蛐是从不离身的。“

    孔明看着刘禅,十七岁的小主公脸上还挂着泪痕,手里却拿着蛐蛐罐,表情很为难的在请教自己,看样子小主公真的不知道父亲病危了带着蛐蛐去是不是合适。

    孔明看着刘禅,心里在想些什么?孔明27岁那年遇到了刘备三顾茅庐,那时的刘备已经年近五旬,征战半生几乎一事无成,当年的平原县令变成了新野县令,当年三千人马如今还是三千人马。他的死敌曹操已经是天下扫平七八,拥兵百万威震海内。刘备的形势可谓朝不保夕。而且诸葛的哥哥在东吴,诸葛的夫人与刘表的蔡氏家族沾亲。投奔东吴或者投奔刘表都比去刘备那上班强,工资高得多风险小得多。可是孔明看到了刘备身上的英雄气质和保国安民的志向,那是刘表、袁绍辈所不具有的,他被刘备年近五旬仍然不屈不挠的精神意志所打动,他被刘备三顾茅庐礼贤下士的谦逊风度所折服,在孔明眼里,新野小城三千兵马本钱微薄不是问题,只要主公跟对了,战略走对了,一统天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