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4章 张二郎显圣真君

    第414章 张二郎显圣真君 (第2/3页)

家一起较量。

    农学科的考核非常简单,就是对于四时八节的掌握,育种选种的熟练程度,各处庄稼蔬果如何套种以达到最高产,如何肥地以及对于农具的维修和使用。

    这些都是可以量化的,也不存在泄题不泄题,判定是否中试也很明确,所以农学的科考就很简单了。

    而且农学中试的学子,也不像文武科举出身那么高,张昭设计了一个打分标准,在分数线以上的就中试,中试之后的起点一般就是从九品的承信郎。

    这种低级别武官,一年能有几匹布,二百斤粟米和少量的盐糖茶赐下。

    最大的好处就是获得了官身,回到乡里之后,地位当然比一般农人高得多,很多还能兼任乡老里长之类。

    主要的任务,就是把他种地的手艺,教习推广给周围的农户。

    每一个承信郎大约要负责教授少则七八十户,多则一百多户的农户,每年还要根据教授农户的亩产展开评审。

    每一年农闲时,各地的承信郎要以州为单位聚集在一起,交流心得,安排农时,以及协调耕牛,水源的分配。

    当然,这是最基本的中试者,此外还有两种可以授予正九品的承节郎和保义郎的情况。

    其中保义郎还会有农学博士的称号,每年的得到的米粮、布匹、盐茶糖等,要远高于从九品的承信郎。

    但前提是他们都不能回到原籍,必须要等待吏部的挑选,然后安排进入胡汉杂居的地方教授农学。

    人离乡贱,哪怕是去做官,那也不是一件轻松的事,何况还是这种并非正式官员的职务。

    今天长城堡中热闹非凡,就是因为他们这里有三个农学博士,将要被分到临近的河州,去教授羌人们种地。

    范质看了眼来迎接这三个农学博士的羌人首领,不由得为他们捏了一把汗。

    这些羌人穿着厚厚的皮袍子,北上背着长长的硬弓,这种弓,一看就不是寻常打猎用的,而是战场上杀人用的。

    其中一个羌人头领脸上几处刀伤纵横,右手虎口厚厚的一层茧子,一只二三十斤的黄羊提在他手中,就跟一只鸡一样轻松。

    范质已经在脑海里开始脑补了,一个个瘦弱的农人,被分配到了虎狼一般野蛮的羌人部落。

    不知道等待他的会是什么样的命运?恐怕是死了都不会有人知道吧?

    不久前还在不忿于张昭弄出农学科,拉低了官员地位的刘讷也是心有戚戚焉。

    流落蛮荒,对于任何一个汉人来说,都是一件可以称为灭顶之灾的惨事。

    ‘哐!’

    这是一声巨大的铜锣声敲响,范质等人向锣声响起的地方看去,只见一尊威武的木制神像,被一众士兵抬了出来。

    神像前,十余个身着缁衣的和尚在前边吟唱着佛号,周围还有不少民众在焚香跪拜。

    范质仔细看了看这神像,是个着甲天神样神佛,手持有些奇怪的三尖两刃刀,架鹰驱犬。

    最奇特的是额头中间有一纵目,相貌堂堂尽显威严。

    只是...,范质仔细看了看,总觉得,这个神像身上的金甲,是那么的熟悉。

    饭团看书

    从相貌来说,咦!不注意那只纵目的话,竟然跟张大王,有六七分相似。

    勐然间,范质回头再看,那十几个羌人首领看到了这尊神像,立刻就跪了下去,并将脑袋杵在了泥地上,极为虔诚,哪还有刚才鹰视狼顾,桀骜不驯的样子。

    “无上天大慈法王菩萨。清源妙道显圣二郎真君。”

    这是神像周围,两名僧侣举着的紫幡上黑字,刘涛的父亲刘讷轻声念了出来。

    他瞬时间就呆住了,这半似佛陀半似道的称号,很有深意啊!

    没错,张昭张大王现在要把自己的神格提起来,要抢夺二郎神的身份权了。

    二郎神的崇拜,在此时,从四川到甘肃再到青海,其实一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