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5章 胡旋舞,现在可不兴跳

    第595章 胡旋舞,现在可不兴跳 (第2/3页)

    这是要经过朝廷的选拔和考核,严格按照亲军和禁军的规矩来的。

    所有的这一切,实际上就是利益再分配而已。

    张昭把大周国的股份拿一点出来,让河北的土豪们献上真金白银买走。

    这之后,河北土豪也就是朝廷的一员了。

    郭天策将方案一一解释给河北的众土豪听,跪伏在地上的土豪们也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露出了满意的神色。

    他们还是很认可张圣人方案的,也能感觉的出来,绍明天子确实是在向他们施放善意。

    很多时候,人们一听坞堡加豪强这个组合,立刻就冒出了割据这个词。

    但实际上,坞堡土豪们除了东汉以外,普遍都不大。

    东汉那是没办法,谁叫汉光武底子太薄,实际上就是被河北土豪们推到皇帝位子上去的呢。

    此时的河北土豪,不过是一家一姓控制个几百人,然后几家人集合起来就是一个坞堡,他们对抗不了南下契丹大军,也更不可能对抗得了朝廷的铁骑。

    也没有谁傻到真的有以为靠着坞堡,就可以独立于朝廷之外。

    他们所追求的,也不过就是尽量多保住一些人口的权力,对抗朝廷造反什么的,绝对是没人想的。

    本来呢,他们其实还有另一条路可以走,那就是支持刘知远。

    刘知远的这个河东小朝廷盘子要比张昭的大周小得多,力量也要弱不少。

    加上没有河西陇右和关中这种人口合起来六七百万的大基地在,刘知远面对河北土豪的议价能力要低得多,土豪们也更容易从刘知远那里拿来更多的好处。

    只是可惜,他们不是河南土豪也不是淮南土豪,他们是河北的土豪。

    自从燕云之地被契丹所占,河北土豪的头号生死大敌就是契丹人,没有之一。

    就刘知远这个跟契丹勾勾搭搭的样子,刚刚经历了契丹大军蝗虫般侵袭的河北土豪,情感上没法接受,现实中无法忽视,更是没法往长远看。

    谁知道刘知远会不会想石敬瑭那样为了进中原,再把他们给卖了?

    所以,土豪们短暂的沉默后,都再次把头杵到了地上。

    其中一个来自定州的七十多岁老者略微抬起头对张昭高声喊道。

    “草民叩谢圣人天恩,河北之地屡遭劫难,今日终于有圣君出,愿意怜惜我等在契丹铁蹄下求生之民了。”

    张昭此时也终于不高高坐在御座上了,而是快步走下来,然后扶起老翁。

    “契丹占我河山,迟早要付出代价,朕愿与翁等,兴复国家!”

    听到张昭这么说,河北的土豪们都站了起来,我大唐的保留节目山呼蹈舞马上降临。

    只见河北土豪们以高行周在中,安审琦和符彦卿分列左右,皇甫冲与这老翁紧随其后。

    上百人先是整齐而有韵律的山呼万岁,随后就跨着小碎步跳了起来。

    张昭能看得出来,舞蹈动作,并没有被限定,而是可以自由发挥的。

    比如高行周就在模彷英勇的武士在战场上的动作,左手虚空持刀,右手仿佛拿着一张彭排,进两步摆出刺击的动作,退一步隐约好像在防御。

    安审琦则有些随心所欲,舞姿竟然跟后世酒吧中乱蹦的家伙差不多。

    符彦卿则要规矩很多,是在按照秦王破阵舞的节奏在跳。

    那个老翁人老身体不老,跳起舞来好像是在相扑,其余姿势也是各型各态。

    不过尽管舞姿各异,但其中并没有傻子,因为没人在这个时候,选择跳一跳此时最流行的胡旋舞。

    嗯..,河北来的土豪在宫廷之中、皇帝面前胡旋舞的飞快,那可就真有点黑色幽默了。

    接受了河北土豪们的山呼蹈舞,张昭就正式成了他们的皇帝,而河北的问题,也就在表面上解决了。

    这些由各镇牙兵加上地上部土豪组成的结合体,很快就要在张昭打击刘知远的战斗中,为朝廷提供向导、粮草等方面的协助。

    当然,河北之地的人不可能全部都会归顺张昭,刘知远还是会笼络到一部分。

    目前的格局,也是在张昭妥协的情况下达成的,日后没了契丹的威胁,肯定还需要改。

    土豪们拜舞完毕,就陆续下去了,因为接下来的议题就与他们无关,而其中最大的议题,就是张昭要改名了。

    不改不行啊!昭这个字,实在是太常见了。

    此时人起名,大多喜欢用延、存和昭来做中间字,比如赵延进、赵延寿等,听着跟两兄弟一样,实际上毫无关系。

    而对于昭字来说,名字也用的多,符彦卿的儿子被就叫做符昭某。

    张昭的礼部左侍郎就叫张昭远,历史上为了避刘知远的讳还改名叫做张昭。

    更夸张的是,历史上叫张昭的多不胜数,最出名的当然是孙吴地方派大老张子布。

    其余还有北魏广平公张蒲的儿子也叫张昭,担任过幽州刺史和平东将军,大小也算是个名人。

    同时期南朝也有位着名的张昭,就是那位父死恸哭呕血,父母皆去闭门十几年不出的大孝子,至于其他不知名的张昭,那就更多了。

    甚至就是本朝,各地叫张昭或者张昭某、张某昭的,都是多不胜数。

    张昭现在有些理解汉宣帝刘病已的苦处了。

    病已这两个字也很常见,他不改名,百姓连生病这个词都不敢提,狱中甚至关满了因为犯了皇帝名讳的百姓。

    于是刘病已只能选择改名刘询,再将因为犯名讳的百姓都释放出狱。

    不过,也不是没有选择硬肛的皇帝,我们的太宗文皇帝李二郎就是硬肛的典型。

    世民这两字,比病已和昭更加普遍,但李二凤就是能扛得住让全天下来避他的讳。

    只是张昭没这么好的心理素质,而且他自后世来,身上那个不愿给人带来太多麻烦的性格,还印在心底,所以张昭准备给自己改个名字。

    于是当河北土豪下去之后,皇帝身边的翰林学士、知制诰李昉就替皇帝宣布,自此后皇帝的名讳,避字不避音,皇帝的名讳也由昭变为金旁的鉊。

    鉊与昭同音,而且此时这个鉊已经在日常生活中不常用了,原意是用金属器具(多指镰刀)切割什么东西。

    张昭选这个鉊字,一是不用改音,而是张周承袭大唐土德为金德,用金字旁的字正合其时。

    最后一层意思,那就是表面意思了,表示张圣人要举起兵器,收割天下不肯臣服的国主或者其他割据势力,以及契丹北虏了。

    而张昭在把自己的名字改成张鉊后,还要干另一件大事,那就是赐姓。

    我张圣人的四大金刚中,除了王通信以外,至今还没有完整的正式姓名。

    蛮熊是归义军出身,但是父母都牺牲在了甘州回鹘攻打敦煌的便桥大战中,从小是吃百家饭长大的。

    叫蛮熊是因为他既长的跟狗熊一样雄壮,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