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5章 清源军与占城稻

    第705章 清源军与占城稻 (第2/3页)

    五月,留绍全乘船顺风而归,带回稻种二十石。

    虽然留绍基启程时,种下的稻子还未成熟,但据有经验的老农说,只看长势和接穗的模样,应该比闽地的稻种产量要高。

    留从效当即又命留绍全再率精锐水手,逆风想法出海。

    这次准备带回五十石,将分别试种于上等水田,中等水浇田和下等旱田中。

    等他两次种植的亩产数据统计清楚后,就立刻将种植之法和稻种,一并上交朝廷。

    张鉊大喜过望,本来他的预计,留从效能给他把占城稻的稻种弄来就不错了,张鉊是准备自己来试种的,但没想到留从效如此细心,已经开始试种了。

    这样一来的话,占城稻的推广,又可以大大朝前推一步了。

    如今正是百废待兴的时候,大唐鼎盛时期的八千万人口到现在不过剩下二千一二百万,而要夏君夷民拓展生存空间,二千多万人根本不够,这点人,连本土都填不满。

    所以在未来的二三十年,一定是本土人口急速爆炸式增长的时代。

    这个时候的人本来就视多子多孙为福,加上张鉊肯定会大力助增,因此急需一种高产的粮食来负担人口增长的需求。

    现阶段能选择的,就只有耐旱的占城稻和可以在沼泽地区生长的黄穰稻,其中尤以占城稻最为重要。

    想到这些,张鉊满意的拍了拍留绍基的肩膀,“回去告诉你父亲,让他不要有负担,好好干。

    漳泉二州属于国家之地,未来肯定是要收回的,但尔父忠义知恩,勤俭爱民,未来定是朝廷栋梁,就是宰相之位也未必不可能。

    若是故土难离,也可以让子孙在泉州做官嘛!”

    留绍基噗通一声就跪了下去,张鉊这番话可以称得上推心置腹了,而且还破天荒的允许留家子弟未来可以继续在泉州做官。

    这虽然割据之主的位子没了,留家未来仍然可以成为泉州说一不二的豪门。

    “臣回去之后,一定将圣人的话一字不漏转达给臣父,留氏全族,清源军两州一十四县百姓,日夜都期盼能聆听圣音。”

    张鉊又亲手把留绍基扶了起来,“朕对有功之臣,从不吝啬高官厚禄。

    民以食为天,占城稻关系天下民生,一定要当成全清源军最重要的事情来办,事成,朕与天下百姓,都要承你们留氏的恩情。”

    听到张鉊这么说,刚被张鉊扶起来的留绍基又噗通一声跪下了。

    这份恩情,他们留氏可承受不住,因为这玩意,是皇帝先提起的,他们不过是执行者。

    你这就敢把皇帝功劳据为己有,那不是找死嘛!

    于是留绍基在地上飞快的回答道:“万里之外有占城稻搞,实乃圣人慧眼识珠发现。

    清源军地处东海,易受早旱袭扰,若得占城稻抗早旱,当可活人无数。

    是以此非是我留氏的功劳,而是圣人给清源军百姓和天下生民的大恩泽。”

    这话说的,正合我张圣人心意,情不自禁的大笑三声,对留绍基也很满意起来了。

    而在帷幕后面,李婉儿直接就吓麻了。

    虽然这留绍基看起来也是一表人才,父亲是两州之主,一方节帅。

    可是清源军距离河西实在太远了啊!风俗、民情都不一样,她不想嫁这么远。

    于是趁着张鉊没发现,李婉儿赶紧溜之大吉。

    不过,躲得过初一,躲不过十五,李婉儿想了想,这会也只有疼爱她的祖父能救命了,转头就换个了方向跑过去找李圣天求救。

    李圣天正游猎归来,张鉊把嫡母慈佑太后住过的永寿宫,让给了李圣天居住,两口子到了承天凉州府后,就不跟张鉊混了。

    而是自己点起一票凉州勋臣少年,每日不是饮酒作乐,就是去城南天梯山甚至更远的祁连山区行猎,或者去北边的白亭海泛舟捕鱼。

    玩的那叫一个爽!

    张鉊也没多过问,甚至还给李圣天送去了大量的银钱、护卫、侍女以及厨子等,就是为了让李圣天能玩的更开心点。

    舅父大人本来去年年底就应该到沙州,然后今年开春就回于阗去的。

    但是张鉊磨蹭,他也磨蹭,一直拖到跟张鉊一起到了凉州,而且这些天也没说要启程的事。

    这尉迟家,看来是把喜欢中原刻进了心里了。

    但凡姓尉迟的,到了中原就不想回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