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5章 圣文神武天下武功至极(下)

    第895章 圣文神武天下武功至极(下) (第2/3页)

世欲在循例派聚居的地区强推实业派,导致河中人多不支持他,使得小查干尼的军事行动失去了大义和号召力。

    他在呼罗珊引起一小部分动荡后,迅速被哈米德派遣的军队击败平定,小查干尼干脆心一横,投靠到了布韦希王朝这边。

    不过布韦希王朝的统治者并不信任他,小查干尼于是再次跑路,润到了很欣赏他能力的哈姆达尼王朝。

    此人纵横呼罗珊,辗转多个势力之间,军事能力相当优秀。

    而由这两人统兵,也可以看出哈姆达尼王朝,确实是精锐尽出,把能拿得出手的,几乎全部拿出来了,举国也就剩下了几个军团在西面防御拜占庭帝国了。

    。。。。

    赛尔柱骑在一匹河西龙马上,看着远处旌旗遮天蔽日,还在缓缓吟诵古兰经的军队,嘴角微微上翘,一句傻哔脱口而出。

    这位历史上赛尔柱突厥的开山老祖,名字成了东罗马听了都要抖三抖强大帝国国号的勇猛将军,此刻内心却充满了对义父大皇帝张圣人的崇拜。

    你问赛尔柱怎么不恨张圣人派兵攻灭了克里克部?开什么玩笑,赛尔柱现在感激还来不及呢。

    没有克里克部被俘虏到中土的经历,他能受到这样良好的教育,他能有如今的成就,他能娶到皇太子敦煌郡公的亲表妹?

    更重要的是,他怎么能知道六法宗才是世界真理,义父无上天乃是尘世真主,他赛尔柱怎么能成为佛子之一?

    更何况,克里克部到了中土又没被虐待,他的父亲在仙境一般的神都洛阳享受生活,姐姐妹妹都嫁给了大周的大贵族们。

    族中勇士都加入拔悉密万户这样的天可汗近卫万户,成了天可汗的雄鹰。

    这样的待遇,让赛尔柱把生命奉献出来都没问题,哪还会恨!

    “韦应彪,你带三十骑过去,对面人少就打,人多就引到某这来,咱们得让这些傻哔的最后五十里,走的艰难无比!”

    赛尔柱脸上露出一丝阴笑把手一指,而他身边的韦应彪,则是乾县韦氏五彪中的老五。

    他随王扈征时不过才十四岁,但成长速度比火箭飙升还快,今年不过十七岁,但已经是整个极西五省汉军中都著名的骑将了。

    十七岁就当了将虞侯,上次大封封臣的时候,张贤瑀还特意下教,不让韦应彪受封。

    这可不是打压,而是韦应彪要青云直上的标志。

    只有这种前途极其光明的,才会由大王出面不让他受封,就跟后世宋明有大才者绝不会尚公主一个道理。

    韦应彪把手一拱,立刻就带着本部三十骑前去了。

    果如赛尔柱安排的这样,巴格达大军出三五十骑前来驱逐他们,结果连面都见不到,就被韦应彪等射杀。

    若是出动三五百骑他们就边战边退,等到这数百敌骑距离大军远了之后,韦应彪一发烟花,就能把埋伏好的赛尔柱数百骑召来,轻易打杀了这些大食骑兵。

    打到最后,大食人为了驱逐这些骑兵,不得不步骑并进,将防御范围大大拓宽,用严整的队形和龟速进军,来抵消无止无尽的骚扰。

    他们要是敢不来驱逐或者不龟速前进,韦应彪等甚至会下马手持两石多的强弩,直接抵近射击大军,端的是无赖至极。

    而越靠近西征汉军,这种阻力就越来越大,不但赛尔柱带着韦应彪等来了,蜀国大王张贤太,辽国大王张贤炅甚至带着西平堡陈阿虫之子这样的天下最精锐骑兵-西凉铁骑、河陇大马前来阻击了。

    一时间,从巴格达军后勤重镇乔费尔到阿瓦士这块一百里路上,光是参与阻击的周军轻重骑兵都多达一万余骑。

    他们在张贤太、张贤炅、耶律休哥、耶律奚底、赛尔柱等新一代骁勇骑将的带领下,散是满天星,聚是一团火,时而分散扰乱,时而集合猛打,将巴格达军骚扰的行如龟速、举步维艰。

    而在精锐骑兵迟滞巴格达军的时候,杨继业留大舅哥折御卿率三千军留守阿瓦士城下,围堵出城的阿瓦士数千守军。

    他自领大军,穿过用炸药炸出一条大道的山口,不管阿瓦士城,前去进攻阿亚德,道莱率领的巴士拉军。

    杨继业麾下的极西五省行营军共有六万三千,除了镇守波斯本部和呼罗珊的人以外,所有的汉人健儿基本都已经征发出来了。

    算张贤太带走的七千精骑,折御卿留守阿瓦士的三千人,以及保护后勤线的几千人以外,还剩五万人上下。

    而他的敌人,阿亚德.道莱的巴士拉军约有三万,位于周军西南,已经在被杨继业命名为小孤山的山包上修建好了砦堡,做好了防御。

    侯赛因.本.卡基的巴格达军约有十一万并七八万后勤保障人员,自西北的乔费尔正迤逦龟速而来。

    想来这两军的战略,一定是想要两面夹击正‘疯狂围攻’阿瓦士的周军。

    其中人数最多的巴格达军自西北来切断周军归路,并进行正面决战。

    西南面人少而精锐更熟悉地理的巴士拉军,则负责骚扰和奇袭。

    但现在反过来了,巴格达军还未到,周军就先行动了起来,先给巴格达军上了一套残废术。

    至于原本的奇兵巴士拉军,自然现在就要把他解决。

    五月二十九,周军在杨继业的率领下,以极快的速度行军,先锋一万人只用了半天就步骑合并跑完了六十多里的路程,剩余的四万人也在一天内到位。

    阿亚德.道莱在小孤山上看着远处周军甲光耀日,阵型如遮天之翼快速而来,冷汗簌簌而下。

    他的三万人中,只有一万人是原布韦希王朝驻守巴格达的近卫,其余都是临时征召的神战者,战斗力远没有看上去的那么强大。

    他突然发现,甚至是可以确定,现在他看见的这支军队,与十余日前来攻击他的那支完全不是一个档次,现在这支军队只看阵势,都是百战精锐。

    一股上当的感觉在阿亚德.道莱脑海里盘旋,他甚至很想马上就舍弃小孤山上的阵地逃回巴士拉,现在没这么干,完全是靠最后的意志在死扛。

    但他麾下的军官们可不这么认为,小孤山高四百多米,周围树木基本都被砍伐一空。

    山西侧有数条河流经过,取水不难,山上依托古城砦堡林立,称得上易守难攻,怎么也能抵挡一段时间,坚持到巴格达大军前来。

    但,这些,在杨继业眼里,那都是垃圾!

    因为他手里有专业操弄火炮的憾山都凤鸣厢都,携带五千斤神威大将军铜炮三门,三千斤的更有六门,完全不怕什么砦堡。

    说干就干,杨继业命石守信、党进二人为先锋将,各选八百勇士披三层甲,待到夜色将黑,命士兵将火炮运至小孤山下。

    根本不需要多干,只要将砦堡外的巴士拉军赶回砦堡中,然后火炮猛轰,瞬间就能将坚固的砦堡给砸出几个大洞,或者把本就不坚固的土墙直接轰塌。

    做完了这些,石守信和党进立刻就率三层甲勇士,从破损处冲进去,然后基本就没有悬念了。

    六月初四,已经被火炮轰鸣快吓傻的巴士拉军,承受不住这种剥洋葱式的失败了,阿亚德.道莱汇集了还能战斗的一万余人从西面突围。

    然后毫无悬念的,当他们死伤惨重的冲出重围后,等待他们就是一万精锐草原骑兵。

    此战,阿亚德.道莱以下百余将官被杀,三万大军被阵斩六千余人,全军覆没。

    。。。。。

    而在杨继业歼灭巴士拉军之时,侯赛因.本.卡基率领的算上民夫、辅兵的二十万大军终于到达了阿瓦士。

    他们的战场视线被周军骑兵掐断,到了距离阿瓦士不过四十余里的地方,才得知周军已经全军出动去攻打阿亚德.道莱的巴士拉军去了。

    侯赛因.本.卡基急的手心冒汗,虽然他一路来杀伤了数百周军骑兵,但根本没法摆脱这些骑兵的骚扰和遮蔽,是以并不能马上向西南机动过去救援巴士拉军。

    而且侯赛因心里,也暗暗有些察觉,这很可能是周军的围点打援了。

    “异教徒们放弃阿瓦士,前去进攻巴士拉军也不一定就是坏事!

    他们把后路留给了我们,只要我们掐住阿瓦士,再命各地紧守城堡,去年全国大旱存粮不多,今年夏粮还未成熟,看谁撑得住。”

    小查干尼把淡紫色的眼珠一愣,立刻想了一个毒招,至于这个毒招下要死多少伊拉克人,他是一点都不在乎的,死光了才好呢。

    侯赛因也觉得这个计策不错,但用手指了指远处折御卿率领的三千人,这三千人正好坚守在能穿过阿瓦士的山坡通道处。

    小查干尼冷哼一声,“萨拉尔放心,桃花石异教徒们不过数千人,安能挡我二十万大军。我只需一万精兵,就能歼灭他们!”

    然后,小查干尼信心满满的A了上去。

    半天后,他请求增兵一万。

    一天后,侯赛因等不及了,再次命令霍姆斯省总督哈桑亲自领兵一万增援。

    这截小小的通道,三万人已经是能参与进攻的极限,再多就摆不开了。

    折御卿大笑,因为他这三千人,是憾山都内厢都前厢都混编而成,绝大多数军官从五岁起就开始练习各种战阵杀人术,一半以上有兵将有武阶官。

    虽然他们并不是不可战胜的,但绝不是短期可以战胜的。

    果然,三天后,当银白底三辰旗和银白底金日普照大旗都出现在了大食军眼中之后,折御卿依然率领两千人屹立在山坡上,简陋土墙上的三辰旗和银白底周字大旗,还在高高飘扬。

    。。。。

    决战的时刻终于到来了,侯赛因.本.卡基放弃了继续进攻据险而守的折御卿,将全部军队收缩到了阿瓦士城以西以北。

    他打通了和城内的连接,将差不多二十万人摆在了这方圆十数里的战场上。

    这支主要由哈姆达尼王朝士兵组成庞大的军队中。

    有属于广义大食人范畴的各部落贵族重甲士和甲骑,他们戴着有护鼻的铁盔或者裹着有丰富大食元素的缠头,手中拿着数丈长的尖矛,有些人还拿着用来防御箭矢的圆盾。

    身上则穿大量圆盘甲、镜甲以及少量穿着东罗马式扎甲,这是哈姆达尼家族的核心武力,由王室成员和大量封臣及其子嗣组成。

    人数最多的,则是身穿锁子甲和皮甲,身侧挂着箭矢,手里拿着长枪、大斧、短锤的高加索古拉姆。

    哈姆达尼王朝的地盘在叙利亚,征召不了多少突厥语族的古拉姆。

    因此叙利亚和伊拉克西北靠近高加速山区的蛮族,就成了哈姆达尼王朝优秀古拉姆的来源。

    比如库尔德人和后世卡禄山的车臣大胡子,就是这种蛮族。

    至于轻骑兵,大多数由征召起来的贝都因人充当,少部分是早先征召的突厥语族草原骑兵。

    其中甚至有一定数量身穿东罗马式皮甲的骑兵,他们是在历次战争中被俘的俘虏军以及雇佣兵。

    其他地位更低下的辅兵,则由各个边缘族群组成,白的、黑的都有,以刚刚发生内乱逃到阿拉伯地区活命的库希特人为主组成。

    而张周这边,重甲步卒和重甲骁骑其实跟大食人差不多,都是由核心人群,既汉人组成。

    轻甲骠骑兵则大多由归化汉人组成,包括大量河陇地区被划分为汉人的各族人,高原上的吐蕃人,内地的党项、沙陀、粟特人等组成。

    轻甲或无甲弓骑兵则大多由草原上的契丹、阻卜、敌烈、乌古、拔悉密、萌古、荼扎剌人组成。

    当然也不完全就是这样,比如耶律阿不里之子,辽国大王张贤炅麾下的重步兵中就有大量的女真悍卒。安国大王张贤瑀麾下的重甲步卒中,也有大量党项横山步跋子组成。

    不过,虽然双方大军完全到齐,但激烈的战争并未马上爆发。

    大食军还是在试图卡住周军看起来并不牢固的补给线,周军的骑兵也开始了更大规模试图切断大食军补给线的动作。

    但在双方都严密防守的情况下,作用并不明显。

    就这么互相拉扯了快二十天,天气已经开始变得让人难以承受起来,双方也明白靠小动作不可能赶走对方之后,大战才开始提上了日程。

    大食人占据着一定的主动权,所以主帅侯赛因主动做出了变阵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