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二章 京畿卫戍(2)

    第二百四十二章 京畿卫戍(2) (第2/3页)

位啊。

    王洽、李邦华他们可以预见,此事在朝传扬开来,肯定会引起不小的风波。

    但是那又能怎么样呢?

    增设的这批讲武堂,不动用国库的银子,全靠天子内帑支撑,就算是再反对,天子该做,还是会做的。

    “陛下,臣觉得用一年的时间,裁撤掉宣府镇、顺天府、永平府所辖卫所,时间有些过长了。”

    王在晋看着手里的公函,皱眉说道:“通过裁撤京卫的经验,此事不能拖延太久,不然会生出诸多风波。

    况且在明确京畿卫戍驻防时,四镇总兵官,各地镇守副总兵官,是先行明确下来的,军机处这边,完全可以明发上谕,着各处落实守土有责。

    有兵部的配合行事,臣觉得裁撤卫所一事,定在半年之内落实下来,反而对国朝更为有利。”

    …

    “关于这件事情,卿家详细拟定一份奏疏。”

    崇祯皇帝想了想,看向王在晋说道:“裁撤掉上述的这批卫所,并不代表朝廷就要放弃他们。

    就像各地的卫所兵,能分到相应的土地,若是他们能通过筛选简拔,是能补充到各地驻防军为兵的。

    以后涉及京畿卫戍的各部军队,不管是粮饷发放,还是军械火器等装备,以明确定下的各部员额为准,兵部这边每年要进行巡察。”

    崇祯皇帝这次下定决心,要调整京畿卫戍驻防,想达成的目的很多,其中有一项,就是整顿****的弊政。

    大明军队的腐败问题,一日得不到解决,那大明就不能称之为拨乱反正事了。

    整个大明的军队体系,崇祯皇帝或许有些鞭长莫及,但围绕京畿拱卫驻防的军队,他却能逐步掌控起来。

    “陛下,关于审查世袭卫所官一事,能否等局势明确了,再进行集中审查?”黄立极皱眉说道。

    “毕竟调整和厘清京畿卫戍,本就牵扯到很多层面,若是这件事情同期进行,难免会叫一些人心生惧怕。

    倘若在此期间,一些有问题的卫所官,扇动和蛊惑治下卫所兵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