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八章 官办学堂(1)

    第二百七十八章 官办学堂(1) (第1/3页)

    紫禁城,乾清宫。

    “李卿,现在身体怎样了?”

    崇祯皇帝面露关切,看向面色红澜的李之藻,“近期有没有叫中医学舍的人复诊?身体是本钱,就算身兼京师大学堂的重担,也要以照顾好身体为前提,不可透支元气,不然怎样为社稷虑,为朕分忧?”

    “启禀陛下。”

    李之藻心生暖流,拱手作揖道:“臣的身体已无大碍,武之望说了,只需温补调理,不要太操劳就行。”

    “那就好。”

    崇祯皇帝微笑着说道:“有武卿之言,朕就放心了,不过卿家还是要多注意,万莫太操劳才是。”

    “臣遵旨。”

    李之藻当即应道。

    看着眼前的李之藻,稳坐在龙椅上的崇祯皇帝,心里生出些许感慨,此人可是难得的大才。

    作为大明最早接触西学的群体,诸如李之藻、徐光启这些人才,不管是在士林中,还是在仕途上,都不是特别的顺利。

    哪怕他们的确有才。

    然大明的意识形态,受儒家思想的影响,是很保守和僵化的,这也使得他们不被大明文官群体和多数读书人所接受。

    不过这些都成了过去式。

    在崇祯皇帝的聚拢下,李之藻、徐光启这些人,都得到相应的重用,并将接触西学的群体,全都邀请到京城来了。

    这些对崇祯皇帝来说,可都是宝贝疙瘩,他们代表一种可能。

    能否吸收西学精华,摒弃西学糟粕,以神州文明为根脉,逐步开拓属于大明的各领域学科。

    这个意义是非常重大的。

    “卿家,当前京师大学堂,筹设发展的怎样了?”

    崇祯皇帝神情严肃,看向李之藻说道:“涉及术算、物理、化学、天文、财政、地理等诸领域学科筹建,是否都逐一明确下来了?

    算起来,京师大学堂筹建时间不短了。

    朕虽说忙于政务,然心里却牵挂着此事,该学堂发展的好与坏,对大明能否中兴,所起作用可不小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