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九章 官办学堂(2)

    第二百七十九章 官办学堂(2) (第1/3页)

    李之藻皱眉说道:“陛下,倘若是这般的话,仅靠赈灾行署的协助,只怕也未必能将此事办好。

    直隶所辖府州县众多,特别是诸县,不说开设的这批学堂,需要多少教员,仅仅是支出的粮饷,就是一笔不小的数额。

    这还不是一锤子买卖,需要年年都要支出。

    毕竟招募那些破产群体的子嗣,想让他们缴纳银子进修,是很不现实的事情。

    况且这些破产群体,先前从没接触过圣贤之道,只怕他们的心里多有抵触,叫他们的子嗣在身边,帮衬着……”

    崇祯皇帝眉头微皱,李之藻所说的这些,都是很现实的事情,大明可不比后世,没有普及基础教育。

    那绝对是文盲遍地走。

    进修教育,对于底层百姓来讲,是很奢侈的事情。

    叫他们掏银子,供养子嗣进修,远没有待在身边,帮衬着减轻些压力好。

    再者言就算不收取任何费用,想要吸引这些群体的适龄子弟,到直隶各处开设的诸学堂进修,就必须要叫他们见到好处。

    管饭是必须的。

    学了后,以后能谋取生路。

    不然按照这些人的想法,学不学都那回事,还不如老实待在身边,帮着家里减轻些负担的好。

    大明如果想要开民智,必然是一条满是艰难险阻的路。

    读书,不是谁都能去触碰的。

    “这些棘手的问题,的确要逐一解决才行。”

    崇祯皇帝沉思许久,皱眉道:“朕想到一些思路,卿家先听一听,到时卿家再酌情完善和增补。

    其一,先以保定、天津、广平、真定、大名几地为主,毕竟这里安置的破产群体最多,在各县筹建起一批初阶学堂。

    其二,在赈灾行署的协助下,将各县募集的适龄子弟,各县治下有皇庄的,暂安排进皇庄学堂一起进修,治下没有皇庄的,则在县城择地筹建学堂。

    其三,凡是进学堂进修的子弟,包管一日三餐,除此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