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辽东军改(1)

    第十六章 辽东军改(1) (第2/3页)

活冻死在前线!”

    “启禀陛下。”

    王在晋忙上前作揖道:“对驻守西北边陲、征讨宁夏叛乱的京营各部,早在数月前,我军机处就与户部、兵部进行协调,并跟内务府所辖诸厂明确流程,赶制出京营各部所需的棉甲、棉服、棉被等御寒之物,通过流贼平叛前指运往各处。

    至于屯驻辽地的各部边军,先前辽东督师府呈递奏疏,言辽地会自行筹措御寒之物,无需朝廷进行调拨。”

    军队是最耗费钱粮的组织,不管是吃穿用度,亦或是发放粮饷,再或者授赏抚恤等,都需要大批银子支撑。

    可想要确保绝对的安稳,就离不开军队的震慑。

    崇祯皇帝对治军的态度是明确的,他需要一支能拉出来打仗的强军,他不要内部腐败的军队。

    通过先前的种种安排,现在大明所辖的军队中,已经有一定规模的军队,正在朝崇祯皇帝所想的方向倾斜改变。

    “解决好就行。”

    崇祯皇帝撩了撩袍袖,环视殿内群臣,开口道:“今日召诸卿共商军政,所谈及的不是别处,恰恰是辽地的戍边大军。

    随着泛辽东战略的稳步推进,当前大明在辽地的局势,还算是比较安稳,至少不会再受建虏八旗任何动静,就导致局势骤然转危。

    而辽东督师孙承宗,在出镇辽地以来,审时度势下明确撤卫设府之事,筹措几支能战的强军,这也使得我大明在辽地,情况变得有些复杂。”

    复杂?

    王在晋、黄立极、傅宗龙、杨文岳、丁启睿、杨嗣昌、瞿式耜、陈新甲等军机大臣、军机参赞,流露出各异的神情。

    就当前辽地所处境遇,是自万历朝后期开始,对大明来说最为稳定的时期,特别是李自成所领辽东义军的出现,使得建虏八旗的兵锋,不能随时随地的威胁到大明。

    而辽地多处榷关的开设,让察哈尔、内喀尔喀、喀喇沁等蒙古各部,为延续好和大明通关行商,好叫他们获取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