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二章 朝鲜之乱

    第八十二章 朝鲜之乱 (第2/3页)

府掌握的钱粮,其实是最多的。

    内帑的那些进项,被他们牢牢把持着,做任何事情,只需向陛下呈递奏疏,得到允准后就能调拨……”

    “杨枢辅,话也不能这样说。”

    王在晋摆手打断道:“内务府掌握的钱粮,固然是很多的,可内务府做的很多事情,却都是利国利民之事。

    就像赈灾、河政等事,基本上都是内务府直接解决,由各地赈灾行署,去具体落实各项决策。

    再者说内务府的特设,本就是总揽宫廷事务,错非是陛下的旨意,他们也不会分管这些事宜。

    如今看来,想加快军工产业的筹建,我军机处也要多想想办法,本官觉得可向内阁这边进行商榷,看看能否挪用部分军费,再增添一些份额,确保此事能够平稳落实。

    别的不提,单单是九边重镇的军改,今年必须要见到初步成效,这是陛下给军机处下达的严令,绝不能有任何更改和动摇。”

    随着时间的推移,崇祯皇帝预想的那套中枢运转体系,开始良好的运转起来,论及适应能力,大明文官群体还是很强的。

    不过这套中枢运转体系,终究是过渡期的产物罢了,在今后较长时间内,还会逐步的进行调整。

    就像庞大的内务府体系,崇祯皇帝断不会叫他一直存在,一旦形成定制,那大明就会迈向新的深渊。

    纯粹的军国主义。

    一旦大明迈向这种体系下,那就算能发展起来,能将原始工业化推行起来,也改变不了在扩张下亡国的命运。

    “只怕内阁这边,不会同意啊。”

    丁启睿眉头紧锁道:“现在内阁的处境,也是很艰难的,户部的盐政整改,工部的河政整顿……

    这些都是很耗费钱财的。

    更别提各地官府,向中枢争取的财政支持,国库的存银就那般多,我军机处争取的军费,过去经历怎样的艰难,诸君也不是不清楚。”

    殿内变得安静下来。

    的确。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