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四章 内修文德,外治武备(1)

    第八十四章 内修文德,外治武备(1) (第2/3页)

他们,淡笑道:「诸卿讲的这些情况,朕心中是清楚的,不过事情还是要办的。

    今后的一个时期内,国朝针对军队换装、水师建设,会区别于过去那种模式,国库要拿出相应的银子,到各处进行采买。

    眼下是内务府要承受压力,可只要能承受住眼前压力,今后这个压力,就转移到外朝有司了。

    与此同时,尽快筹建和发展军工产业、造船业,固然说前期压力很大。

    可真等到这些产业发展起来,是能对外承接各项订单的。

    就像北方沿海的诸造船厂,除了承接现有水师所需订单外,还能承接民间需求的各类海船吧?

    这里面的利润有多高,不必朕过多赘言,诸卿心里都清楚吧?

    压力谁都有,倘若没有压力,那要朝廷何用?要内务府何用?

    所以说内务府要做的,是怎样顶住压力,确保内帑不崩盘的前提,将朕强调的这些事情,尽快的拟定一个章程,真正的落实下来。」

    大明过去欠的历史账,实在是太多太多了。

    崇祯皇帝想要扭转大明困局,就必须要顶着压力,稳扎稳打的向前迈进。

    只是这个承受的压力过重,使得崇祯皇帝必须要进行量化,像内务府、军机处这些衙署,都必须扛起相应的压力。

    倘若连这些压力都扛不起来,那崇祯皇帝要这些衙署何用?

    话都讲到这份上了。

    钱肃乐、黄道周他们,也知道继续说下去,没有任何的意义,纷纷表明态度,会尽快拟定一份合理的章程。

    大明现阶

    段的中枢运转,在很多人的眼里,看起来是很混乱的,相应的职权和差事,都分的很开。

    不过崇祯皇帝用起来却很顺手,哪件事情要让哪处衙署承办,崇祯皇帝根本就不用多想,本能的就能做出选择。

    ……

    「毕卿啊,现在国库的财政收支,相较于先前的情况是有所好转。」崇祯皇帝负手前行,走在乾清宫的御道上,对随驾的毕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