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二章 姜还是老的辣(4K)

    第一百五十二章 姜还是老的辣(4K) (第1/3页)

    晏子听完了宰予的话,笑着又问道。

    “既然鲁国的形势已经很危险了,为什么没有人去劝阻呢?

    难道鲁国没有贤能的臣子吗?难道曲阜没有忠义之徒吗?

    为什么大家就这样坐视阳虎胡作非为,而不采取任何行动呢?”

    宰予听到这话,也不正面回答,而是旁敲侧击道。

    “我听说过一句话,叫做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当初周公制礼作乐,规定官职,划分职务,用三公、九卿、大夫和士人来治理天下。

    三公者,智慧明达,通晓道理,应变自如,能辨事理,深谙天道运行的规律。

    他们说出的话足以调和阴阳、匡正四时、节制风雨。只有像这样的人,才可以推举他做三公。

    所以,三公的职责在于理解天道。

    而九卿,则要按照四时的节令做事,开通沟渠,修筑堤防,种植五谷,明晰地理。

    能够开通没有堵塞的沟渠,把对人民不利的事变成有利的事。像这样的人,就可以推举他做九卿。

    所以,九卿的职责就在于施德于民。

    而做大夫的人,出入之间,都要与庶民保持一致。取舍之时,都要和民众的利益同进同退。合理的征收赋税,充实国家的府库。

    他们懂得做人的道理,行为举止合乎规范,言辞谈话恰如其分,说出的话足以被民众效法,成为世人表率的同时,又能不悖于自身。

    像这样的人,就可以推举他做大夫。

    所以,大夫的职责在于推行仁政。

    而士人的标准,则是要在懂得道义的同时,不能失去仁善之心。

    事情成功了,不独占赏赐,忠诚正直,敢于坚持己见,不存奸诈之心,大公无私,说话注意分寸。

    像这样的人,就可以推荐他做士人。

    所以,士人的职责就在于推行道义。

    三公解道,九卿守德,大夫怀仁,士人行义。

    道德仁义皆在其位,别说是小小的鲁国了,就算是天下,也同样能得到治理。

    如果缺少了道,那么剩下的德与仁义再努力,又有什么用呢?”

    宰予这么一大圈绕下来,寻常人肯定会被说的满头雾水。

    但在座的都是擅于言辞的春秋顶级人精,谁还能不懂宰予的意思呢。

    他无非就是在阴阳怪气鲁国的三桓家族嘛。

    三桓当中,季孙斯身为鲁国上卿,居然能被家臣随意拿捏。

    而孟氏和叔孙氏明明有能力和阳虎一较高下,可他们为了不让季氏一家独大,对阳虎执掌国政的事情直接选择性失明。

    鲁国的‘三公’都这个德性了,他们这些底下人就算想扳倒阳虎,也没那个能力啊!

    子贡听完这段话,吓出了一身汗,他总算明白宰予到底是怎么想的了。

    子我这小子,是打算把阳虎和三桓往死里整啊!

    天底下的明眼人都知道,现如今楚国衰落,而齐侯又一直有心复兴桓公的霸业。

    而天下诸国苦晋久矣,因此齐侯刚刚表露出一丝暧昧不明的争霸态度,郑、蔡等国立马闻风而动。

    郑国敢出兵攻打周天子,反复在晋国的底线上来回试探,这么肥的胆子是谁给的?

    还不是齐国人给的吗!

    如今的天下,大部分小国对于晋国的命令都是阳奉阴违。

    依然真心实意尊奉晋国为霸主的,只有宋国和鲁国。

    而宋国上卿乐祁因为介入了范氏与赵氏的冲突,因此刚到晋国就被范鞅下令囚禁。

    宋国遭到如此羞辱,如果形势再继续恶化下去,他们说不定就会跳反。

    等到那个时候,也就只有阳虎执掌的鲁国愿意继续尊奉晋国了。

    而齐国与晋国争霸,当然不可能一上来就和对方大哥直接开练,争霸也是得循序渐进的。

    因此,一旦齐侯下定决心争霸,必然要杀鸡给猴看。

    问题是,现在猴儿太多,鸡不够用了!

    一旦宋国跳反,那么也就只剩下鲁国这只鸡能杀了。

    就算宋国不跳反,以鲁国对待齐国的狂妄态度,也必然是第一个挨重拳的。

    之前阳虎派季孙斯、孟孙何忌出使晋国,还想忽悠晋国人跟他一起讨伐齐国,想要借此一战扭转自己恶劣的名声。

    现在看来,齐国人多半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