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9章 朝廷政事儿,贾宝玉的异样,贾琏的憋屈

    第219章 朝廷政事儿,贾宝玉的异样,贾琏的憋屈 (第2/3页)

下来。

    每当蒙古寇边时,又会被人拿出来说一说。

    贾芸拿着?报沉吟深思。

    周蒙间的关系是以冲突为主流,也有局部、短暂的融合。

    周蒙间的战和关系,既取决于大周的政治需要与国家实力,也取决于蒙古对大周北部防线的入侵与否。

    如果从实际出发考虑的话,现在大周应该和蒙古互市,缓解双方矛盾,争取时间,对内进行变法改革,增强人力、财力、物力和军力等。

    有了实力后,才能掌握主动权。

    回过神来,贾芸又看到一件事儿,是关于沿海抗击倭寇的。

    “咦?王子腾连败两仗?”贾芸惊讶道。

    ?报上说。

    王子腾去了南边儿后,立功心切,没有详细了解当地情况,就迫不及待的调兵遣将,在宁波和台州分别迎击倭寇,均以惨败收场。

    打了败仗,王子腾自然少不了吃挂落。

    他被朝廷免掉兵部左侍郎、都察院左佥都御史的职衔。

    但依旧是南直隶、浙江、福建三省总督,总制南直隶、浙、福等处军务,抗击倭寇,戴罪立功。

    “看来王子腾的心境乱了。”贾芸心道。

    估计王子腾被调出京城,就发现了蹊跷。

    王熙凤常常念叨,说她的爷爷是都太尉统制县伯王公。

    单管各国进贡朝贺的事,粤,闽,滇,浙所有的洋船货物都归他们家管。

    所以说,王老太爷属于礼部、理藩院等单位的文职官员。

    王老太爷去了后,进贡朝贺的差事自然也没王家的份儿了。

    财路断绝,王家从此坐吃山空。

    这时王家将主意打到了贾家和薛家两家人头上。

    贾家的门生故吏遍布军队,薛家巨富,财力雄厚。

    王子腾先是通过贾府的底蕴,当了京营节度使,却不识时务,挡了皇帝的路,被打发到九边奉旨出都查边。

    失去了军队的支撑,王子腾自然也就硬气不起来了。

    另一边儿,王家又和贾府狼狈为奸,想办法收割薛家财富正要成功时,却又被贾芸这边阴差阳错的坏了事儿,导致颗粒无收。

    幸而王家原本还有些底子,勉强硬撑着,却也有后继无力之忧。

    再加上,贾元春封妃后,贾府要修建省亲别墅,在掏空和榨干贾府积蓄的同时,也连累了王家跟着倒霉。

    毕竟王子腾是贾元春的舅舅,贾府没银子修省亲别墅,王家也是该出力的。

    据贾芸所知,这次贾府修省亲别墅,王家就出了好几十万两银子(前文提过)。

    同时,在贾元春封妃后,贾府和王家对她的支援更大了些,每月都要递不少银子去宫里,那也是一笔很大的开支。

    几经下来,不但贾府到处借了一屁股债,王家那边的府库也被掏空了。

    王子腾为什么要急?

    因为他只有早些回到京城,回到朝廷中枢做官,才能有效的将手中的资源整合起来,做到官运亨通,财源广进。

    不至于像现在这样,到了京外后,就如无根的浮萍一般,辗转再辗转,有力无处使。

    不过据贾芸所知,王子腾别的能力他不知道,在军事指挥能力上,肯定是个外行,凭如今京营官兵的成色,就能看出来。

    明面上十几万的军队,吃空额吃的太厉害,现实最多只有五万人,能真正上战场的,能挑出一万就不错了。

    这些人让他们站岗放哨,估计都会溜号,更别说指望他们打仗了。

    为什么皇帝会那么重视贾芸训练的五个卫所,共两万八千人的巡捕营?

    就是因为皇帝也清楚,京营已经烂透了,所以才不吝钱财,大力扩编巡捕营。

    话说回来,王子腾只是个政治人物,真要带兵打仗,也只会害人害己。

    “皇上早就多管齐下在削弱四王八公的实力了。”贾芸沉吟想到。

    从这次朝廷干脆利索的,免掉王子腾身上的,兵部左侍郎、都察院左佥都御史的职衔,就可以看出,皇上已经在朝中慢慢掌控主动权了。

    待巡捕营真正成军,打几个胜仗,证明了实力后,皇上有了底气,估计动作会更快。

    这也是为什么贾芸这么急着在北直隶剿匪的原因。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