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一十九章 三国

    第一千二百一十九章 三国 (第3/3页)

州兵马磨刀赫赫,那些本来还在找人托关系的世家豪门也没有什么办法,只能硬着头皮开始做生意起来。

    以前的时候,他们虽然也宣扬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可他们手里控制的店铺,可没少靠经商赚取银两,只不过是一边儿赚钱一边说铜臭而已。

    现在王跃直接把一切摊到台面儿上来,他们失去了土地之后,也只能摆明居马和那些商人竞争了。

    王跃之所以这么快刀斩乱麻的处理这些世家大族,主要是王跃新控制的兖州冀州受到的洪涝灾害实在太严重了,他需要派大量的人力物力去疏通河道,同时还要耕种田地,实在是没有时间慢慢的对这些世家大族施怀柔政策。

    毕竟,那些反抗王跃最激烈的世家大族,根本不像清河崔氏一样识趣,名声更没有崔氏好。

    崔氏在清河郡修桥补路赈济灾民,却没有趁着灾害逼迫穷人家卖儿卖女卖土地。

    兖州豫州这边的世家大族趁着大灾,百姓们都没有余粮的时候,趁机吞并了很多土地,根本不在乎百姓的死活。

    王跃更没有耐心和他们玩儿下去,他觉得如果不抢时间疏通水利,让境内的百姓尽快的安居生活,他根本就没有时间去训练兵马,就更别提逐鹿中原了。

    ……

    原本看王跃这个青州王快速的席卷了大荣大片的土地,益州刘行知和大夏国的皇帝范轩本来是心生警惕的。

    毕竟王跃的齐国和荆州兵马有了某种合作,两边儿的实力加一起,可不是他们两方任何一个能够战胜的。

    现在看王跃又在青州搞得罪世家大族的那一套,他们心里都松了口气,也都开始了对雍凉之地的争夺。

    刘行知如果能得到雍凉之地,那他控制的地区就连成了一片,能够得到更多的赋税,训练更多的兵马。

    如果能拿下函谷关,那他就立于不败之地了,于是他根本就没时间多想,就趁着梁王的手下离开之际,快速的挥兵进入了雍凉,向着函谷关进发。

    而范轩这里动作更加快,他们毕竟离函谷关比较近,他很干脆的就让周高朗带领大军快速的占领函谷关,以函谷关为依靠,攻略雍凉之地。

    两个枭雄都十分清楚,谁先抢占了雍凉之地,谁就能够灭了对方,谁先灭了对方,谁就能有机会去灭了王跃。

    范轩更是怕王跃这边实在太安稳,他知道幽州现在肯定回不去了,毕竟陈留到清河沿线驻扎的大军,就是防止他和幽州联系的。

    于是,他就连续下了好几道的圣旨,封顾九思为幽州刺史,扬州刘通判为徐州刺史。

    王跃得到消息之后,就非常的无语,这么做就是想让他和顾九思流通判之间产生嫌隙。

    毕竟,刘通判和顾九思可是有姻亲关系的,这两人一南一北,但凡发生任何一点儿摩擦,就让王跃的地盘儿四分五裂了。

    对此,王跃心里非常的清楚,他早就调整好了部署,也没有控制幽州或扬州的意思,而刘通判现在想控制扬州东部都很困难,更不可能图谋徐州。

    于是,天下各州幽州并州比较平静,王跃控制的齐国地盘风风火火的搞均田赋和赈灾。

    扬州依旧是你来我往的争夺着,但因为谁都没有绝对实力控制整个扬州,所以两边是有摩擦,百姓反倒比以前过得好一些。

    毕竟,不管是刘通判还是王善泉现在都需要拉拢人心,当然不可能打搅百姓的生活了,就连打仗都要谨慎一些,显得缩手缩脚的。

    可是在雍凉之地争斗的范轩和刘行知可就着急了,两方人马都是为了把这块无主之地占为己有,打起来也比较惨烈。

    虽然他们也有那么一些顾忌,但还是把就不怎么富裕的雍凉,打的更加的破碎。

    现在有实力争夺天下的只有三个,齐国王跃,拥有大量骑兵的中州大夏范轩,和占了益州和荆州的刘行知。

    这俨然就像是三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