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四章 上海之行

    第三百六十四章 上海之行 (第2/3页)

?都是要养家糊口,都要挣钱的呀!”

    “谁去平台中心不是根据自愿的原则吗?”

    “剩下的人怎么办?自生自灭,还是逐渐淘汰?”

    许静摇摇头笑着说:“看来您还没完全吃透总部的意思呀?

    我们的意见是……,部分人去平台那边,用他们的招聘经验和知识支持智心网地方中心的工作。

    剩下的人自然是继续做猎头业务,只不过他们可以自愿选择,一部分继续传统猎头模式,另一部分利用智心网。

    无论他们用什么模式做单,都可以选择兼任猎头学院的教员,通过线上、线下模式向想做猎头的人传授技术和技巧。

    各地分支要做的就是鼓励大家尝试使用智心网,放开业务模式的自由让顾问自己选择,鼓励在职顾问参与猎头学院的教学和分享,这就是‘为智心网服务’了。

    通过这样的转型,我们把单一线下传统猎头的业务模式,转变成线上、线下双轨制加行业技能培训、认证,使得业务多元化,达到分散经营风险,扩大市场覆盖率和品牌影响的目的。”

    “所以,这还是‘鸡蛋不放在一个篮子里’的意思?”顾炜问。

    “对,而且肯定不会因为增加了新篮子就扔掉原来那个,那岂不是多此一举?”

    “哦!原来是这样!”顾炜点点头。

    “所以您完全不必担心其他员工会不会没饭吃的问题。”

    许静笑着开个玩笑:“咱们饭照吃、舞照跳,只不过记住两点:支持智心网的需要、让员工自主选择!这就行啦!”

    “可……,我作为主要领导,是不是也需要去学习怎么使用智心网呢?”

    “不一定。”

    许静摇头,脑后的马尾巴随着晃动:“如果您手下副总——就是将来负责平台中心的那个角色——他对智心网很熟,对互联网产品的市场扩展很在行,那线上的事情交给他即可。

    您做为主要领导只要有所了解就可以啦。”

    “也就是说,以后咱们上海这边要有两个副总,线上、线下各一个?”

    “可以这样设置,或者您自己兼线下的也行!”

    顾炜面色稍霁长吁口气:“要是这样,那我就清楚了。

    不瞒你说,年龄大了我一怕被折腾,二怕公司有什么起伏、冒险。我还想从智亚退休哩,可不希望它出什么问题。

    你知道前阵子蓝总和查理折腾时我就天天害怕,担心他们哪天派个人来把我赶走;后来智亚被诬陷查封了阵子,我又吓得不轻,那几天都快得抑郁症了!

    我是真想保住它,保住它才能保住我自己的未来……!”

    听着顾炜絮絮叨叨,许静倒是觉得可以理解。一个离退休没几年的人,想自己以后的保障和荣誉很正常。

    她看着这位年龄快和自己父亲差不多的人,知道要把上海公司转型的重任放在他肩上恐怕很难。

    不是他有没有意愿,也不是他的积极性问题,而是他已经很难理解为什么互联网化的平台能够比传统猎头模式更具有优势,在没有实际的业绩摆在他面前时,他是不会轻信任何解释或说法的。

    “顾总,我听说您最早也是做rpo(批量招聘)的,后来是怎么走上猎头这条路的呢?”甜品上来后,许静像做好奇似地不经意问道。

    “嗨,还不是因为被猎头的高利润吸引嘛。”

    顾炜呵呵地笑起来:“我早听说猎头这行,据说挺神秘,只接触最高级的人才。

    有次出差回来不想回家做饭,就去肯德基打算对付一顿。谁知坐在我旁边的就是个猎头,正和一个人选聊职位的事情。

    等他俩说完那人选匆忙走掉,我就过去问:‘哥们,你是干猎头的?”

    他说:“是啊!’

    我说:‘听人讲你们这行挺挣钱,贵公司还招人不?’

    他上下打量我:‘你做什么工作?’

    我就告诉他自己是那家人力服务公司,还递了张名片。

    他看完以后笑着点头:‘不错,是个有经验的。走,上我公司聊聊?’

    就这样我被他领进公司,当晚谈完激励机制,我一算提成就乐了,第二天辞职去报到。”

    顾炜说完笑着用手指点许静:“朱莉你猜,那个猎头是谁?”

    许静心想总不会是老韩?不过她却摇摇头表示猜不出。

    顾炜咧嘴:“那个人就是娄道长呀。他那是头上还没挽发髻,用根蓝布条把长头发在后面那么一扎,看上去像个艺术家。”说完嘿嘿地笑。

    许静听着他的讲述心里惊讶,好像又回到了那个猎头偷偷摸摸干活,不敢公开身份,半地下式工作状态的年代。

    晚上回到酒店,洗过澡许静端了杯咖啡坐在窗口,看着下面街道上车水马龙和不远处灯光点缀的徐家汇公园,享受这片刻安宁的时光。

    才第一站而已,后面还有十来个城市没去,不知道等着自己的是什么?

    像厦门公司林子恺、金陵公司刘贝那样主动拥抱改变,亲自带队跑到总部去学习的应该有,恐怕像顾炜这样有顾虑、旁观甚至冷淡相对的也不少吧?毕竟愿意迎接新事物的该是少数才对。

    智亚这样千人规模的企业,要做到转型是不易的,不仅需要上下一心,而且还得有周密的计划安排,保证所有人步调一致。

    如果其中哪个环节出了问题,影响到整体的步调,那么就会像公路上追尾造成的效果那样,后面那人永远是怕自己来不及停住的那个。

    于是会尽量快、及时地踩下刹车,结果就造成高速路上车间距一辆比一辆大。

    最后造成离事故地点很远的地方会遇到大堵车,而那司机看着一眼望不到头的车流对发生了什么茫然无知,这种茫然,就是躁动、不安的根源!

    放在管理上,就是问题点耽误一秒,最后环节可能延误一天甚至更久的时间!

    而解决问题后要重启所有节点,则可能反过来需耗费两、三倍的时间。

    这样的成本对互联网时代的一个新产品来说,会是致命的。尤其是上海!按原计划第二天许静要听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