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9章,进攻仰光的战斗

    第389章,进攻仰光的战斗 (第1/3页)

    九月十八日。

    这是个很有记念意义的日子。

    时间比较近,陈浩挑选了这一天,拉开了进攻仰光的序幕。

    十八架轰六组成的若干个攻击波次,下饺子一样往日军头上扔炸弹。

    上百门火箭炮和百余辆坦克步战车,将仰光城北侧墨林村至长山一线,三十公里宽的正面变成了一片火海。

    日军强征来的劳工,被这惊天动地的战争景观吓傻了。

    窗玻璃在强烈的声波中被震得粉碎,哗啦啦地倾泻而下。

    房屋在晃动,梁柱在吱嘎嘎作响,像是随时要塌下来。

    铺天盖地而来的硝烟使得日月无光,人们在持续的没有任何间歇的巨响中被震得失去听力。

    担任前线总指挥的李云龙,在团指挥部里举起望远镜。

    激战的景象出现在望远镜中。

    随着坦克履带的撞击声,东西三十余里突然出现一条灰白色的水线,像涨潮的海水一样,向南方扑去。

    各种轻重火器爆响得已经听不出点来,有的只是主宰战场的炮声。

    它把其他的声响都盖下去了。

    李云龙手中只留了两个连的预备队,其余的坦克连和步战车连全线压了上去,他不相信日军能挡得住这样的兵锋。

    为了这场战争准备了许久的日军,自然不愿意认输。

    数百门不同口径的火炮,咆哮着发起了反击,炮弹如雨点落下,捶打着大地。

    一百多毫米口径的重炮,经过伪装后布置在了前线阵地。

    虽然几吨重的重炮一旦开火暴露,短时间难以转移阵地,被摧毁的概率很高。

    但是日军别无选择,咬着后槽牙这样布置了。

    数十门重炮展开火力,配备了兵工厂专门打造的钨钢穿甲弹,已经具备了威胁五九改坦克正面装甲的实力。

    一轮炮轰后,战场上冒着黑烟的坦克残骸格外显眼。

    有了前车之鉴,进攻的各坦克车组打起了双倍的精神。

    坦克改走Z字进攻路线,有意识的躲避反坦克的瞄准。车顶的坦克炮在前进的同时,对敌重炮炮展开反击。

    只是日军精心选择隐蔽地点的重炮,不是很好寻找。

    尤其在这样炮火炸得乱成一锅粥的战场上,听声音辨位置是做梦,只能靠双眼观察。

    前线进攻部队受到阻碍,李云龙看在眼里。

    “娘的,这帮小鬼算是豁出去了啊!既然都把重炮摆在老子眼皮子底下,老子就笑纳了。”

    李云龙打开通讯器:“炮侦雷达吗?先把一线阵地的重炮给老子找出来。

    对,我命令你部迅速配合,一定要用最短的时间,清空日军正面阵地上的重炮!”

    炮侦雷达的作用不必多提。

    日军的火炮开炮一分钟内,若是还没有计算出其位置,就是操纵炮侦雷达的人员失误了。

    配合炮侦雷达执行定点清除的是自行火炮连。

    配备了九门一百五十五毫米PLZ-45自行火炮。

    这款火炮具有反应速度快,自动化程度高,射程远,火力猛,机动能力强等特点。

    使用增程弹最大射程三十公里,全车备弹三十发。

    前两年曾经出口沙特,是当下一流水平的自行火炮。

    火箭炮弹着点比较散,适合覆盖面的打击。这种自行火炮精准度较高,更适合用于定点清除。

    炮侦雷达加自行火炮。

    一个侦察搜索目标,一个负责开炮清除目标,两者相得益彰。

    在现代能成功打出如此配合的,足以称得上合格了。

    在二战时期,任何其他炮兵都无法与之抗衡。

    刚刚还在开火的日军反坦克重炮,很快迎来了毁灭性的打击。

    每一发大口径榴弹落下,都会留下五米深的弹坑,破片形成的金属风暴笼罩半径几十米的范围。

    短短几分钟,无法及时转移的日军重炮被消灭殆尽。

    进攻的坦克部队放开手脚的冲上了日军阵地,步战车紧随其后,双方紧密配合对日军展开了屠杀。

    “板载!”

    “冲啊!”

    又到了喜闻乐见的万岁冲锋环节。

    在军官的强压下,武士道精神的洗脑,以及身后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