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章 黄金有价玉无价

    第225章 黄金有价玉无价 (第1/3页)

    此件玉如意,质地细腻,光泽温润。

    尺寸中等,长度在二米上下,宽则是七厘米多一点。

    沈愈拿起来掂了掂,重量没什么问题。

    对于他来说,多大体积的玉器差不多有多重,都在心里装着呢。

    金银器以及玉器类的古玩,若是重量对的上,那在一定程度上就说明没有造假。

    或者说没有用其它玉石李代桃僵。

    当然,这也不绝对,有些黑心古董商在出售金银玉器时为了增加重量,会采用灌铅,夹芯的方法来增重。

    甚至会拼接其它玉石来瞒天过海,鱼目混珠。

    若观察不仔细非常容易打眼。

    但对上有经验的老手,就无法蒙混过关了。

    这也是很多富商买古董时会花大价钱请一位掌眼师父跟随左右的原因。

    「沈愈,这玉如意的雕工你觉得怎么样?」徐多福开始征求沈愈的意见。

    沈愈凝神想了一会,「在我看来,雕工没什么问题,虽不能说极品,但可以说上乘。」

    「好。」

    徐多福点点头,然后朝李海洋喊道:「老李,让你把灯打开。」

    徐多福这是要看玉如意打磨抛光的技术怎么样。

    当鉴赏台顶部高瓦数白炽灯打开的那一刹那,玉如意的光泽从刚才的温润内敛瞬间变成耀人眼目。

    「白玉宝光,这技术绝了。」

    徐多福是越看越喜,若把这宝贝在未来岳父寿宴上拿出来,可说完美的寿礼。

    想到这里,他两眼扫视屋内所有人,意思是你们都别跟我抢,这东西哥们预定了。

    沈愈在旁边也是暗暗点头,这件玉如意的玉质真是没得说。

    只是李海洋明显说了假话。

    面前这件如意可不是什么明代的古玉,而是现代的。

    首先两句祝寿诗文是画蛇添足。

    福如东海,寿比南山这两句话,明代有。

    是出自明代文学家,大藏书家,洪楩洪子美的《清平山堂话本》。

    但「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这两句诗,明代绝对是没有的。

    还有,这件玉如意表面没有包浆。

    玉这个东西若是自古流传下来的,肯定会有包浆。

    若是埋在地下的则会有沁色。

    既没有包浆,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