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2章 天大地大,同胞最大(第三更,求订阅)

    第802章 天大地大,同胞最大(第三更,求订阅) (第1/3页)

    国家的实力是什么?

    是烟囱的数量,是钢铁产量,是船舶吨位,是……

    林林总总,但是所有的一切是人!

    人才是最根本的东西。

    以二战为例,如果三德子的人口不是8000万,而是一亿八千万,东线的绞肉机耗尽的就不是三德子的人力了。

    当一个国家的人力资源被耗尽的时候,那怕他拥有再强大的工业力量,再发达的科技,都是屑。

    因为工业机器需要人去开动,战争机器需要人去操作。

    离开了人,这一切是空谈。

    所以,人才是一切的核心。

    对于这一点的认识,这个时代没有任何人比朱大皇帝更清楚,因为他身处的时代恰恰是人口红利即将耗尽的时代!

    而且对于大明来说,大明所需要的就是人。

    所以从1860年南华登陆的那天起,朱大皇帝就一直坚持着拉人计划。

    拉人,其实就是移民。南华购买的第一批船只,也是为了移民。

    从南华时代,移民就是所有工作中的重中之重,移民船从最初的一艘到现在77艘,每个月都有超过十万的华夏移民抵达大明,正是源源不断的移民奠定了大明的强国之基。

    引进移民重要,引进人材同样也非常重要。从公司时代公司就大量雇佣欧洲学者、技术人员,即便是现在,大明驻欧洲各国的使馆里都有一名官员专职割韭菜……不,应该说是招聘学者以及技术人员。

    “到大明吧,大明可以给你更好的研究环境!”

    “到大明吧,大明可以给你更好的待遇……”

    “到大明吧,大明可以给你教职!”

    ……

    人总是现实的,尤其是对于许多年青的学者来说,相比于在欧洲每个月有20-30英镑的收入,许多青年学者更愿意到大明,他们或是在学校任教,或是在企业从事研究,或是在工厂指导生产。

    总之,在大明他们的学识可以带来更好的回报。

    所以,大明驻欧洲各国的大使馆内,总会年青人排着队,申请工作、申请签证。而在大学毕业季之后,这种现象更加的普遍。因为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找到让他们满意的工作。

    和往常一样,上午九点刚过,大使馆一楼大厅就已经排了长队,西装革履的年青人无不是充满期待的不时抬头看着前方,等待着初步的筛选。

    “先生,我是在维多利亚大学学习的是法律,我……”

    甚至都不等对方说完,史俊杰就直接答道。

    “不好意思,已经没有法律方面的职位了!”

    法律?

    你怎么不学文学呢?到大明去教授英国文学?

    大明需要的是什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