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一十七章 好事多磨

    第六百一十七章 好事多磨 (第2/3页)

    ……

    “主公,传来的情报里说,余当王已经动手了。千余人的大轮国使团,被杀得只剩下四百余人,仓皇逃出了玉门关。”

    “老余当这么猛。”徐牧怔了怔,原先还以为,余当王会做个老好人,和一番稀泥。却不料,当真就动手了。

    “背靠西蜀的大树,余当王这是在向主公明志。”

    “做的不错。”徐牧露出笑容。实话说,先前的事实,他确实有点反感西羌人,但现在看来,余当王还是懂事的。

    “余当部落,杀了这一拨的使臣。在后,肯定还有祸事,主公需小心了。”

    “无妨。我还是那句话,中原的疆土,不管是羌人还是西域,都别作念想了。我堂堂一个西蜀王,连麾下的疆土都护不住,干脆重操旧业,滚回去卖酒得了。”

    “主公高义。”

    徐牧仰起头,“文龙,凉州通往西域的丝绸之路,好事多磨啊。”

    派出去的探路营,哪怕有了向导,但进展并不算快。徐牧有想过,先派出一支使臣,但这样闭塞的情况下,恐怕没走到半途,便要迷路了。

    玉门关外的隔绝,互市关闭,都护府的撤军,随着大纪的国力衰弱,已经有近百年的时间。

    等哪日通了道路,徐牧还想着,在西域的都护府重新驻军,扬中原之威。当然,这事儿要稳扎稳打。

    “文龙,凉地的征募,情况如何了?”

    贾周取出一份卷宗,“征募情况很一般。主公也知,凉州并不算良田富庶,这两年来,董文南征北战,粮草也只是堪够。”

    “正因为如此,董文才会想办法,要攻占蜀州,作为后方的粮仓。”

    不管是流民,或是穷苦的百姓,在乱世从军的念想,无非是为了自己,以及家人的一口饱饭。粮草出现问题,征募的事情,也会跟着迟缓下来。

    当然,徐牧可以选择,发出一道政令,强制拉丁募兵。但这样一来,便和先前的路子,背道而驰了。

    “今年开始,蜀州那边,已经按着主公的计划,实行一年两稻。而凉地这里,命令已经下发,各路的大军士卒,在无战事的时候,也会跟着屯田。如果不出问题,明年西蜀的粮仓,应该会很富余。”

    “文龙,典农官的择选,可都是自己人?”

    贾周点头,“这是自然。共有七员典农官,都是我亲自挑选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