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99 柏林之冬
1.1299 柏林之冬 (第3/3页)
负责道具的没能找到中国土狗,只好找一条当时还没被引进中国的雪纳瑞来代替……
当时的好莱坞,能拍出《龙种》这样的作品,也有一个特殊原因:那个特殊的战争时代下,中美文化的碰撞交流,却进入空前火热的阶段。比如《龙种》的原著作者赛珍珠,在1940年就曾建立过一个民间团体叫“东西方协会”。因为她认为,只有通过持之以恒的交流,才能克服中美两国完全不同的历史和文化背景所造成的沟通障碍,增进两国人民的理解和友谊。而这个协会主办的《亚洲》杂志,曾持续宣传抗战里的中国,比如埃德加·斯诺的《红星照耀下的中国》(《西行漫记》)最早在美国是在这个刊物上发表的。而《龙种》这部影片,诞生在二战决胜的1944年,当时影片编导主创们正是一群后世少有的理智的美国人,他们明白中美友好、团结合作,对于二战胜利的意义,所以,才会有这样一部作品。
因为谈论这个还在筹拍阶段的电影剧本,于是乎两位惺惺相惜的女明星的命运齿轮开始了联动。
“你们在谈什么?”为两位女明星端来香槟的正是摇身一变成这部未定名新片选角副导演的凯蒂夫人。
都说三个女人一台戏。
随着八面玲珑的凯蒂夫人的加入,立刻吸引了在场各大报刊记者的注意。围上来一阵怼脸猛拍,“谋杀无数菲林(耗费了大量的胶卷)”。
“啊,米高梅要拍《龙种》。”凯蒂夫人显然也看过这本名著:“女士们要当心,日本帝国是我们的盟友。”
虽说艺术无国界。可毕竟是战争时期。即便艺术从无国界,然而艺术家却从来都有国籍。
“当然,夫人。”两位女明星异口同声。
“我们什么时候出发?”安妮莉丝·阿克曼恰到好处的转移话题。
“越快越好。”凯蒂夫人一瞬间的表情变化,也说明这趟外拍计划的背后绝不简单。
“好的,夫人。”捷克斯洛伐克女演员莉妲·巴洛瓦似乎也知道些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