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2:虽然还是少年但得成家了

    1022:虽然还是少年但得成家了 (第2/3页)

所有。

    说起来复杂,其实很好理解。

    伍家内部的结构,就是整个天照国的微缩版,也就是“家中有家”。

    一个家族由家主和若干位次更低的“分家”构成,家族里的人户有些属于家主,有些属于宿老家老乃至旗本。家主不能直接号令分家所属的人户,更不能直接拿那些人户的田产收获。

    “搞半天玩的是鬼子那一套?”

    相骞锦火冒三丈,这不就是鬼子的庄园农奴封建制吗?

    “鬼子是什么?你的愤怒又是为何而来呢?”

    助理一直在听相骞锦跟莫大夫交流,这时候跳了出来。

    “算了,肯定是你给自己灌的古怪记忆里的东西,没必要计较。”

    它有自己的意见:“关于行星人类社会形态变迁的资料我也丢掉了,没办法做专业分析。不过结合五角星的情况,尤其是高泉山伍家千年来的变化,我觉得这套制度符合他们现实需要。”

    “只看农业生产就能明白,这里植被茂密,还有猛兽袭扰,种田很不容易,所以必须聚族而居。”

    “但是定居点周边的田地就这么多,家族人口繁衍,没有更多田地可以供养,只能去其他地方开耕田地,这就意味着家族必须分家。”

    “分家就意味着纷争,谁走谁留,带走多少人户和东西,这都是矛盾。千年延续下来必然会形成一套默认的规矩,于是家族之内早早分出了若干家。到了分家的时候,由家老宿老带着自己的人口和资产出去自立,不就水到渠成了吗?”

    相骞锦赞道:“没想到你在这方面还挺有见识呢。”

    “我可是公务助理啊。”助理喜滋滋的说:“你只需要战斗,战斗之外的事情都交给我了,我当然比你懂得多。”

    助理说得没错,高泉山伍家是最早在千泉大山定居的家族,而后不断繁衍,才分出去了各个家族。现在的清泉山贺家等等家族,几百年前还是伍家人。

    不过助理的话并不全面。

    “我也顾不上观察更多细节,只是注意到这里的铁器很少,铁犁比刀剑都珍贵。”

    相骞锦有自己的看法,“但终究是铁器,农业生产应该进步到了支撑私有制的程度,也就是说家族的田地都是分到各家各户头上的。这相当于西周到春秋时代,对应的社会体制正好是宗族封建制。”

    “一个大家族至少有数百户,得靠亲族和幕僚管理。如果所有田地资产都归于家主,那么亲族和幕僚必然会围绕整个家族的继承权,展开非常激烈的斗争。”

    “几百户几千人看起来多,在环境这么险恶的大山里却非常脆弱,这样的群体根本经不起剧烈的折腾。千年下来,能延续至今的家族只会是像伍家这样,大家之中又有小家,这样的结构最稳定。家主虽然掌握着最多人户,但本质其实只是所有分家的盟主。”

    “当然这跟你说的分家需要一样,都是从结果上看。归根结底还是这里的生产力太落后,环境太险恶,供养不起太多脱产的官吏和兵士,家主没办法完全掌管所有人户和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