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谈:你是什么类型的父母

    第四谈:你是什么类型的父母 (第2/3页)

和叛逆。他们做作业出现拖时间,甚至把作业本丢弃逃避做作业,逃学,离家出走,结伴到网络上寻求虚拟空间。

    二、“打骂型”的父母

    此类家长多数信奉“棍棒底下出孝子”,“孩子不打不成器”。

    平时不善于管教孩子,因此对孩子习惯于比较简单粗暴的教育方法。不分青红皂白。一味打骂。学习不好打,犯了错误打,在外贪玩打,老师反映打,择友不慎打,不听招呼打,与人吵架打,夫妻别扭打……打打打,整天摆出一副“恨铁不成钢”的架势,仿佛与孩子天生有仇,不打不解气。有时候打的孩子遍体鳞伤,打的孩子不敢回家说真话,这样很容易伤害他们幼小的心灵。

    为了不挨打或少挨打,孩子学会了撒谎、欺骗和推诿、推责,学会了做表面文章。

    同时,打多了,也造成极其强烈的仇视心态,不再在乎父母的恐吓和威胁、利诱、承诺,继而发展到打不怕、不怕打,越打越觉得英雄。其行为也或多或少地影响他们人格的发展。这样的家庭也是问题少年产生的一个诱因。

    他们会用父母教育自己的行动方式,去对待身边的同学。用简单粗暴的性格特征,在以后的成长路上,去对待那些可能对自己带来不安全感的人和事,对老师、对朋友都缺少一种信任感。偏执、记仇。

    所以“棍棒”教育是最失败的教育。

    三、“娇宠型”的父母

    此类家长包庇孩子,忽视孩子的缺点,纵容孩子的不良行为。

    比如,当孩子与其他同学、小朋友发生矛盾时,不是在自己孩子身上找原因,而是一味去责怪别人。甚至为了一点小事,父母偏信孩子的话,去找老师和学校评理,就是人们常说的“护短”。

    而有的家长,对孩子百般呵护,又以另一种方式出现。他们会想尽一切办法为孩子谋利益,创造成长条件,比如经常为给孩子调个好座位、找个老师给点照顾。

    还有的家长,舍不得让孩子吃苦,“只要学习好,什么也别管”,让孩子养尊处优,好吃懒做,孩子要什么给什么,溺爱娇惯,致使孩子心理不能健康成长。

    自古纨绔少伟男。娇生惯养,溺爱护短,会严重影响到孩子发育的心理健康,非常容易产生出孩子的自私、狭獈、斤斤计较,缺乏集体精神。

    四、“工作型”的父母

    此类家长整天借口工作忙,在外应酬,对孩子的一切不管不问。推给爷爷、奶奶、配偶或保姆。偶尔问一下,也是大把大把地给钱,或者是带着孩子出席一些不宜的社交活动和酒宴,来宠幸孩子。特别是一些长期在外工作的“空巢”家庭和单亲家庭的孩子,得不到应有的家庭关爱,在家庭教育上当“甩手掌柜”,很容易使孩子的管教失控,甚至完全不了解孩子。他们与孩子的牵挂不再是亲情,而更多的是利益。

    这种缺失的背后,更多的是缺少亲情,在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