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谈:家庭教育的十个误区

    第十五谈:家庭教育的十个误区 (第1/3页)

    我认识一位在监狱工作的母亲,她直言不讳地告诉我,你们学校的管理方式确实让我担心,我希望你们采用更为严厉的方式,最好将我的女儿关起来。在监狱不想逃的犯人就不是犯人,在你们这里不想逃的学生就不是“问题少年”。

    她的女儿出现了严重的早恋,而那个男孩恰恰又是一个有着严重不良行为的少年,并在她所在的监狱关押过。于是她也以监狱司法的思维模式,一度采用了监狱的管教模式,把女儿关了起来,完全与世隔绝,效果是可想而知的,她最后把女儿送给了我们。我告诉她,可能你的管教方式正是你管教不成功的“死穴”。

    做父母的都是按照自己对生活的理解来教育孩子的,他们往往很少设身处地去理解孩子的行为。因此在教育子女的过程中,也带有很强的主观意愿,最后走入教育方式的误区。

    教育方式有哪些误区呢?

    一是威胁:如果你不按我的要求去做,那绝对不行!

    孩子应该无条件地听大人的话,并认为这是教育中最重要的原则,也是无须讨论的问题。孩子听父母的话是天经地义的事,我走的路比你过的河还要多,没有大人不是为了孩子好,不能纵容孩子,否则他们就会对大人为所欲为。因此在与孩子发生冲突时,孩子必须听父母的,绝不允许出现叛经离道的事发生,一旦孩子出现反抗,父母就使出自认为是“杀手锏”的威胁来“你要不听就是不行,要不就给我从家中滚走”。

    心理学家:发誓不再喜欢自己心爱的孩子,算是一种最严厉的警告,其实这种管教方式也是一种不起作用的威胁。孩子们灵性很高,反复使用就会让他们感觉到这种威胁是假的。而且,孩子被大人欺骗了一次,不信任的阴影会长久地留下来,父母在他们的心目中就成了说谎者。因此,应当换一个效果好的说法:“妈妈是喜欢你的,但是,你现在的行为妈妈不喜欢。”那显然要好的多。

    二是放纵:你想干嘛就干嘛,别来烦我。

    孩子大了,学习我们也辅导不了,父母只要给孩子创造了条件,成不成才那是他们自己的事,我们干嘛要那么紧张?再说孩子自己也应当学会解决自己的问题,他们迟早要过大人的生活,那就让他们尽早独立起来吧!所以这样的父母往往采取较为放纵的管教方式,照常打麻将,照常看电视,甚至女儿把男孩子领回家也熟视无睹。

    心理学家:任何时候也不要让孩子们觉得,你对他们的行为无所谓。一旦让孩子发觉你无所谓的态度,他们就会马上来验证这是不是真的,于是就开始模仿坏的行为,看看会不会因此招致批评,这种后果是很糟糕的。正确的做法是抛弃这种无所谓的态度,即使孩子的行为你很不满意,也要与他们建立起友好的关系。碰到这种情况比较恰当的做法是告诉孩子:“我们在这个问题上的意见截然相反。但是我想帮助你,因为我喜欢你。你可以在任何需要帮助的时候来找我出主意。”

    三是偏颇:孩子的任务就是学习,其他什么也不要管。

    前途决定一切,现代社会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