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四章 雁门北望

    第一百五十四章 雁门北望 (第1/3页)

    雁门关,位于代州以北约四十里处的雁门山中,是长城上的重要关隘,以险着称,被誉为中华第一关,有“天下九塞,雁门为首”之说,与宁武关、偏关合称为“外三关”。乃是扼守中原通往塞北的咽喉要道。

    由于古代中原王朝的大敌,始终都是来自于北方的游牧民族,所以雁门关便成为了,古代中原和游牧势力斗争的前沿要地。

    古人曾这样形容雁门关的险要,“外壮大同之藩卫,内固太原之锁钥,根抵三关,咽喉全晋。”

    可以这样说,若雁门关有失,则猩定、太原无险可守,三晋不保,又可南下进取中原。由此可见,雁门关既险要又重要的地位。

    自有史书记载以来,可以查到的,发生在雁门关的战争,就有高达上千次之多,战争频率之高世所罕见。

    遥望雁门关,山高不可攀。历朝历代,不知有多少英雄豪杰,曾在此处留下了可歌可泣的故事。

    战国时期,赵国名将李牧就“常居代、雁门”,抗击匈奴人入侵。西汉初年,韩王信反叛,勾结匈奴欲取太原,汉高祖刘邦带兵亲征,追击至雁门关外,天气严寒,外无援兵,内无粮草,刘邦受困于白登山七天七夜,即着名的白登之围。

    其后,飞将军李广曾做过雁门郡太守,卫青、霍去病出击匈奴时,也曾将雁门郡当成北进的桥头堡。

    到了北宋初年,为了收回心心念念的幽云十六州,宋辽两国在此地反复交战,家喻户晓的杨家将的故事,就发源于此。

    宋太宗赵光义北伐时,令西路军副将杨业兵出雁门关,杨业曾在关外杀的辽军大败,可惜受累于东路军之败,最终战死在了雁门关附近的陈家谷口,令人扼腕。

    从那时算起,中原的军队已有百年,不曾再踏足雁门关以北的土地。

    站在雁门上,遥望着北方之地,穆栩不禁心潮澎湃,他知道用不了多久,他就要打破这里的宁静,重新带着汉人大军,去收复已经失落一百余年的汉家故地了。

    此时已是宋政和五年,也是辽天庆五年七月末,穆栩这一年来,已先后秘密在雁门关附近屯兵八万,近两个月来更是暗中征调民夫三十余万,粮草不计其数。

    除去留下一些守将镇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