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一章 禅位闹剧

    第二百三十一章 禅位闹剧 (第2/3页)

。”

    虽说这就是他的本意,但赵佶也清楚,此举有失天子风范,便故作矜持道,“这怕是不妥,朕乃一国之君,要是弃都城而走,让天下怎么看朕!”

    论起赵佶身边哪个内侍最会揣摩上意,那自是非杨戬和梁师成莫属,但前者已于年前病逝,现如今便只剩下一个梁师成。

    这厮其实和蔡京一样,也早早就看出来,自家这位官家有出京避祸之意,但他却更加阴险,不愿主动挑破此事,生怕日后会被追责。

    眼下蔡京既然率先提出,那梁师成便没什么可顾忌了,他随即就说出早已想好的对策,“官家,此事不是没有解决的法子,就是有些…”

    “你但讲无妨。”

    “是,仆臣觉得,为了官家的声誉着想,不如效彷唐高祖之事。”

    说完,梁师成立即跪下请罪,“仆臣失言,还请官家降罪。”

    “梁大官且起,此事容朕思量思量。”赵佶倒没有生气,毕竟他这个人最爱惜名声,因此觉得这个建议,未尝不是个办法。

    而蔡京则趁着赵佶思考之时,若有所思的瞥了眼梁师成,对这阉人更生防备之心。

    赵佶或许以为,梁师成单纯是为了他的名誉考量,可蔡京却清楚的意识到,这厮分明是行的一石二鸟之计,明面上是是为了替君分忧,暗地里却想推太子赵桓上位。

    满朝文武大臣,谁人不知他梁师成是太子的铁杆支持者,又有哪个不清楚,官家早晚要废了太子,改立郓王为储君。

    当然,此事有个前提,那就是没有意外发生。

    可眼下恰恰就发生了意外,这便给了梁师成可趁之机,让其暗助赵桓发起绝地一击,还偏偏有可能让他做成此事,这让蔡京如何会不忌惮。

    一时间殿内寂静无声,君臣三人各自想着心事,好一会才听赵佶说道,“罢了,再往下看几日,等白爱卿与金人谈判结果出来,朕再做决断。”

    从赵佶的话里不难听出,他对退位一事尚心存疑虑。

    想想也能理解,皇帝和太上皇到底还是有所区别的,如果不是情非得已,谁能愿意将至尊之位拱手相让他人,即使这个他人乃是亲生骨肉。

    接下来数日,整个大宋朝廷的目光,全盯着鸿胪寺和北边州府,盼望有好消息传来。

    鸿胪寺这边,金国使臣的条件一日三变,明明前一刻双方已经谈妥,但到了后一刻,撒卢拇和高庆裔便会再次抬高条件,让白时中等人疲于应付。

    此时但凡稍有见识之辈就能看出,金国根本没有谈判的诚意,这般作为十之八九还是为了拖延时日。

    但赵佶却仍然不肯死心,常常一日之内多次召见白时中,催促其和金国尽快达成和解,好让金兵早一日退出大宋疆土。

    只可惜赵佶的这点奢望,终究还是成了泡影。

    到得七月初四这日,大名府知州杜维传来急报,六月中旬金军大举进犯河间府,永静军都统制陈遘连同从雄州逃来的宋江所部,协同城内百姓誓死抵抗,几度打退金军进攻。

    可好景不长,在经过几日试探后,完颜宗翰敏锐的发现河间府守军不多,死守尚且吃力,出城作战那是万万不肯能。

    眼见于此,完颜宗翰当机立断,留下少部分人马继续围城,本人则与完颜宗望带兵绕过河间,顺黄河北流,过冀州而不攻,直奔大名府而去。

    此举可谓极为大胆,倘若大宋冀州守将有些胆量,敢出兵攻击金军后勤,那金军或许会陷入进退两难的局面。

    但完颜宗翰精通战阵,岂会犯这种兵家大忌?

    原来在攻打河间府时,他曾故意放开南面口子,试图引诱冀州、恩州守军前来救援,意图实施围点打援之策。

    结果却是大大出乎了完颜宗翰所料,两地守军别说前来支援友军了,竟不约而同的选择坚壁清野,谨守城池,丝毫不敢越雷池一步。

    联想了一番河北诸路宋军表现,完颜宗翰一下就明白了,宋军战斗力低下不说,大部分人还没有战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