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 食盐专营

    第133章 食盐专营 (第1/3页)

    苏河来到四川都督府。

    苏熊正和李凤鸣商讨,军队的调动问题。

    “李先生,苏熊大哥。

    军队都已经调动完了吗?”

    李凤鸣回答道:“苏统领,我们即将离开四川。

    按照你的吩咐,除了第一军和第二师,派各团驻守四川重要地点。

    其他部队,都汇聚到河边集合点,  通过长江水师运到与蓉城,他们与我们一同返回汉中。”

    苏河准备视察完盐业公司,搞定盐业改革,就返回汉中称王。

    “四川都督府要安排好伤兵。”

    阵亡的士兵,都督府派人去家里送达阵亡通知书,骨灰安放在当地大型祖庙烈士阁中。

    当地的户部下属衙门,会指导乡公所等基层官府,  每年按时给军属发放抚恤金。

    有困难的军属,还会安排进适合的工厂或是衙门。

    伤兵只能在当地养伤,伤好后才能安排具体工作。

    苏熊在苏河和李凤鸣谈话时,他翻找出一份资料,递给苏河。

    “苏统领,我们四川都督府对伤兵有详尽的安排。

    受到轻伤,能返回部队。

    一般安排他们,重新回到原先的部队。

    肢体残缺,但恢复较快的人,都安排他们去屯垦兵团当教官。

    想要退役,识字的士兵,安排他们去当乡长或是当巡捕队长。

    不识字,只能当普通的巡捕。

    地方给我们反馈,这些人上过战场,肢体残疾也比普通巡捕更能威慑毛贼。

    受伤的各军祝师,他们大部分转业,  在各府县建立祖庙当祝师。

    还有一部分经验丰富的伤兵,进入到新兵营,负责训练新兵。

    剩下六百多名伤兵,正在由军医治疗,大部分已经脱离生命危险。”

    苏河简单翻阅这些资料,大部分伤兵都已经安排到位。

    他看向苏熊问道:“对于四川招募新兵,我们采用新的军饷,士兵反响怎么样?”

    苏河在起事之初,没有大量银两,只能用土地充当军饷。

    每名士兵军饷是每年一亩地。

    现在军队规模八万人,每年支出就是八万亩土地。

    现在还能轻松支出这些军饷,等到军队规模更加庞大,战事也不算激烈时,支付军饷就需要大量的土地。

    用银币支付军饷,军饷可以快速回收。

    用田地支付军饷,军饷就沉淀在士兵手中。

    苏河以攻下四川为节点,之前入伍的士兵属于功勋军人。

    普通士兵继续获得每年一亩地的军饷。

    军官全部改成,用银币作为军饷。

    新入伍的士兵,执行新的军饷,每个月二两银币。

    苏熊回想着军中的风言风语,他组织一下语言,说道:“军中确实有一些风波。

    但军官的薪水比一亩地值钱多了,经过祝师的引导,  这事儿很快就消散。

    对普通士兵没有影响,  他们情绪都很稳定。”

    苏河听到苏熊这么回答,他就放心下来。

    颁布这个命令,苏河就想尽量权衡各方利益。

    功勋士兵经验丰富,实力更强。

    这些人是军中的骨干,不能引起他们大规模反抗。

    随着军队扩张,这些人基本都会成为军官,那时就不用分配给他土地。

    能成为军官,获得更多的利益,他们也不在乎那一亩地的收益。

    随着时间的推移,士兵的军饷慢慢趋同,也不会造成底层士兵出现隔阂。

    “这样非常好,要随时掌握士兵的思想动态,出现问题尽量安抚。”

    苏河称赞一句,他就与苏熊和李凤鸣告别。

    带着警卫走出蓉城,顺着刚刚修通的水泥路,前往沱江码头。

    苏河带着大军在前方攻城略地,后方就一直在修路。

    攻下四川之后,工程队召集当地的青壮,也顺着原来的道路,修建水泥路。

    四川水运发达,水泥路优先连接各大码头地区。

    苏河一行人来到沱江码头,这里已经停好了船。

    他们登上船,周围有长江水师的战船保卫,船队南下自贡府。

    苏河看着沱江两岸,一片绿油油的景色,看着让人心中充满了欢喜。

    他老家陕西宝鸡苏家村,干裂土黄的大地,看着才让人绝望。

    一阵微风吹过,稻田像波浪一般起伏。

    水稻的长势非常好,苏河远远望去,水稻已经开始抽穗。

    四川这里是两季稻,农民大部分时间都在田里忙碌。

    这也是苏河不敢在四川,抽调更多兵力的原因。

    苏河这次去自贡府,主要是查看盐井的情况。

    吴诚就任自贡知府时,苏河就派遣他秘书姜之鱼去自贡,接管所有盐井。

    制造出来的食盐,运到四川各处和汉中郡。

    现在成立盐业公司,负责制盐和贩盐。

    这已经步入正轨,盐税和利益分配要弄明白。

    苏河乘坐的船队停靠在富顺县。

    自贡知府吴诚和秘书姜之鱼,都在这里等待。

    苏河走下船,这里是新建立的码头,以货运为主。

    一辆骡车从远方驶来,上面装着满满的麻袋。

    运输工人扛着麻袋,把这些麻袋搬到运输船上。

    从麻袋缝隙中,偶尔掉落的白色颗粒,就能看出麻袋中装的全是食盐。

    吴诚快速走过来迎接。

    “欢迎苏统领来到自贡府,我们自贡府全府完成分田地工作。”

    吴诚抢着报功,努力表现自己。

    苏河夸赞道:“吴知府做的很不错,自贡府是四川所有府县,前三完成分田地工作的府县。”

    姜之鱼走过来,苦涩的说道:“吴知府动作太快,也影响我们盐业公司的运作。”

    苏河好奇的问道:“这是怎么回事?”

    吴诚邀请苏河登上驴车,他在车中讲述原因。

    大明自流井加工食盐,主要是靠大锅熬煮。

    这些工作,都是由盐户负责,他们属于贱籍。

    每户都有定额,必须要完成,完不成就受到惩罚。

    熬煮食盐,需要用大量柴火,铁锅因为食盐腐蚀,已经变成快速消耗品。

    这些都需要盐户自己购买。

    煮盐每次给的钱都不多,他们日子过得很苦。

    吴诚到来之后,组建官府,打击士绅为百姓申冤。

    宣布废除所有贱籍,所有人都能分田地。

    这些盐户都欢天喜地,庆祝自己获得自由。

    他们都去自流井周边的村子,分地一块田地,安心种田。

    姜之鱼无奈道:“我带人接管自流井等盐井,成了食盐工厂。

    用水泥加固盐井周围,建造食盐晾晒池。

    这些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