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 食盐专营

    第133章 食盐专营 (第2/3页)

好,却发现盐户全部都安心种地。

    我带人上门劝说,提前支付工资,这才招募一批人。

    我又从自贡府刑局调来一批轻刑劳改犯,补上工人的缺口。”

    苏河也了解大明贱籍的苦难,乐户和匠户就是典型代表。

    这些贱籍的人,过的普遍比普通百姓还要惨。

    驴车来到盐业公司的大门前。

    这里有很多骡车和马车,他们等待运输食盐。

    苏河下车走进盐业公司,他看到自流井周边,有很多用水泥修建的池子。

    好几个高低不同的池子连在一起,组成一个大池子。

    池子之间具有高度差,能让不同浓度的盐卤,汇聚到一起。

    苏河看着这些晒盐池。

    最高的池子,里面是刚从自流井汲取出来,较为清澈的盐卤。

    盐卤经过几天的晾晒,水分大部分蒸发,变成更高浓度的盐卤。

    工人抽掉池子之间的挡板,高浓度盐卤,流向较低的池子。

    挡板在重新插上,工人拎着木桶,给最上层池子中倒入刚从盐井汲取上来的盐卤。

    最低的池子,已经十分粘稠,经过几天晾晒,食盐就会析出来。

    苏河看到有的晒盐池,池水已经干涸,里面全是白色的食盐。

    工人用木铲,铲起食盐,把它们装入麻袋中,这就是可以直接贩卖的食盐。

    井盐颜色接近雪白,杂质非常少。

    不像海盐杂质多,色泽偏黄,味道发苦。

    姜之鱼高兴的介绍道:“苏统领,只靠我们的自流井产出的食盐,就能满足整个四川百姓的基本需求。

    加上贡井,我们不只能满足自己,还能向外销售食盐。”

    他指着这个盐池,兴奋的说道:“水泥的存在,让晒盐法完全取代煮盐法。

    以前就是池底铺石头,因为密封问题,盐卤大部分都渗入地下,晒盐法效率很低。

    现在自流井汲取的速度,已经快跟不上晒盐的速度。”

    苏河看着自流井道:“还是要提高盐业公司的产能,现在这点盐完全不够。”

    苏河说完话,他就走向自流井,查看工人们怎么从井中汲取盐卤。

    姜之鱼介绍的产能,只是百姓勉强够吃,维持活命的消耗。

    这批低价的井盐进入市场,只是缓解盐荒。

    汉中盐价最高时,一斤51枚铜币。

    苏河去派人到市井中调查,发现因为现在的盐价太昂贵,大部分百姓都不敢天天吃盐。

    有很多百姓,都是隔一天,吃一顿盐。

    盐吃的多,容易引起心脑血管疾病,但现在绝大多数人,根本活不到,得心脑血管疾病的年纪。

    盐吃的少,会嗜睡、乏力,这个人基本丧失劳动力,严重会昏迷死亡。

    食盐除了平常使用,另一大功效就是加工食品。

    腌制的食物,保存时间非常长。

    现在蔬菜无法长时间保存,新鲜的肉类和蛋类也很容易坏,只能提供靠近农场的城镇。

    食盐充足,就能制作各种腌制的食物。

    这样蔬菜和肉蛋类食物都能长时间保存。

    晒盐池建造非常容易,限制盐业公司产能,只能是自流井盐卤的提取速度。

    苏河走进自流井,这是一个井口极大的盐井。

    盐井上方架着一个大型辘轳,用于从井中提取盐卤。

    辘轳就是一个大转轴,上面连接绳子,绳子系着一个大铁桶。

    工人通过摇动转轴,绳子带动铁桶上下移动,汲取井中的盐卤。

    苏河看到铁桶被慢悠悠提上来。

    铁桶空间有一个大孔,它周围有小孔,小孔上穿着麻绳,固定一大块皮革。

    铁桶沉入水中,水流顶开皮革,流入桶中。

    铁桶被提起时,水流压着皮革,堵住这个孔,不会流出去。

    苏河看到这个铁桶,他想起前世,自己在农村老家见识到的压水井。

    自流井这么大井口,只能摆下一个辘轳。

    但用压杆水井,可以放三个左右,压水井汲水的速度非常快。

    压水井制造简单。

    苏河立刻画出压杆水井的草图。

    姜之鱼看到这个压水井,道:“苏统领,您画的水井示意图,我能看明白。

    但它需要连着一个管子,我们用什么管子连到盐井里。”

    苏河点点头,道:“你一眼就看出重点,必须要保证这根管子,有一定的气密性。”

    他没有说明压水井的原理,姜之鱼等人也听不懂。

    这是通过制造局部真空,利用大气压把盐井里的盐卤汲取上来。

    “连接的管子,最好是铁管。

    但自贡府这里的工匠,没有机床加工无缝铁管。

    他们也没有办法切削铁管形成螺纹,让铁管可以拧紧。

    只能用竹子试一试,尽量把缝隙堵死。”

    苏河说完,让吴诚安排工匠,制造出来压水井。

    他们等待压水井制造过程,苏河交代姜之鱼,盐业改革的方案。

    苏河设计的盐业改革,就是食盐专卖制度。

    除了盐业公司,任何人不准从事食盐制造和大规模销售。

    食盐在工厂出厂之前,由税务局征收全部盐税。

    食盐流通贩卖过程,不需要再征税。

    食盐销售是专卖制,盐业公司把食盐运到各府统一销售。

    食盐的末端销售,可以让杂货铺和小商贩加入进来。

    他们直接去各府盐业公司采购食盐。

    食盐生产和销售,全部由秘书处下辖的盐业公司负责。

    食盐这种天然带有垄断性质的产业,苏河不会放开民营,统一由官办公司掌控。

    姜之鱼听到苏河说完,高兴的说道:“苏统领的意思,我们盐业公司完全掌握食盐制造和销售。

    每产出一袋盐,就要交一部分税。

    剩下的钱,我们都留着扩张公司。”

    苏河眼睛一瞪,道:“想什么美事,除了交税的钱。

    盐业公司挣的钱,九成要上缴,只有一成留下发展。”

    苏河交代盐业公司,食盐的销售价格。

    为了让百姓吃的起盐,规定盐价为2枚铜币一斤。

    所有地区,盐价统一,这是销售价。

    零售价最多也不会超过5枚铜币两斤。

    食盐这种大宗商品,苏河采用薄利多销的策略。

    这么低的盐价,统领府算上税收和上缴利润,每年能从盐业公司,获得的至少三百万两银币。

    贩盐太挣钱,苏河抄出来的现银,有一多半都是从四川盐商家里抄出来。

    盐业公司的利润,足够他建立几百所小学。

    盐业公司经过一段时间发展,机制臃肿腐败横行。

    百姓起码能吃到低价盐,官府也能收到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