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9章 郑王的信

    第529章 郑王的信 (第1/3页)

    皇帝苏河从大朝会返回乾清宫。

    这次大朝会,皇帝苏河少见的态度强硬,压制了所有反对意见。

    御前会议上达成的各项政策,都通过这次朝议,正式颁布相关政策。

    在地方官府增设军方代表这件事。

    在朝堂上如皇帝苏河所料,引起了很多文官的不满。

    但他们的不满,根本无法阻止政策的通过。

    没有朝廷重要大臣在背后推波助澜,这些普通官员,很难引起太大的波澜。

    大朝会进展顺利,皇帝苏河也很开心。

    每次大朝会结束,皇帝苏河都会给各省巡抚下发旨意,督促他们执行大朝会的政策。

    皇帝苏河同时批阅各地巡抚和部分重要知府的奏疏。

    大华帝国全国各地铺设电报网,各地消息可以通过电报,快速送达京城。

    京城的政令,也能以光速传达到各地。

    哪怕是最为偏远的地区,信息传递也只需要几分钟。

    信息传递的速度加快,各地巡抚汇报事务也变得更加勤奋。

    之前汇报一件事,奏疏在路上往返的时间,就需要几个月甚至一两年。

    现在的信息传递速度,早上发出的奏疏内容,晚上就可能获得皇帝和内阁的批复。

    正是由于这种情况的出现。

    皇帝苏河批阅奏疏的数量成倍增加。

    这还是经过通政司和内阁筛选过的奏疏。

    他们已经筛选到,大量无意义的奏疏。

    例如西北总督宋康年,为了展示他的存在感。

    自从尹犁通上电报后,宋康年每天都要发送电报,给皇帝苏河请安。

    他同时说一些西北的鸡毛蒜皮小事。

    皇帝苏河看了两三次这种奏书,他就立刻让通政司拦截。

    没有重要事情汇报的巡抚,发来毫无用途的奏疏,通政司全部退回。

    地方遇到的大量政务,内阁都有权力解决。

    大部分的奏疏,基本都由内阁解决好。

    这只需要皇帝苏河最终审核,盖下玉玺的大印。

    皇帝苏河自认为他不是那么勤劳的皇帝。

    他每日最多拿出三四个小时,处理当天的政务。

    他与大明开国皇帝朱元章努力程度差远了。

    朱元章是一天工作十多个小时的劳模皇帝。

    皇帝苏河大量的政务都交给内阁,繁琐的军务交给大都督府。

    他已经这样做,为了减少工作压力,下放了部分权利。

    皇帝苏河只做这点工作,他都感觉皇帝的工作非常耗精力。

    他有些担心下一代养尊处优,不喜欢处理政务,成为一个被大臣圈养的昏君。

    大华帝国的制度,能让明君总揽朝政,成为至高无上的皇帝。

    让昏君对国家不造成太大破坏,只是毫无权利的虚君。

    皇帝苏河设立这种制度,是为了应对三四代之后的皇帝。

    皇帝苏河希望他的儿孙,最好是明君。

    不要求他们是圣君,能力比肩汉武帝唐太宗。

    儿孙作为一个守成之君,守住他打下的基业,皇帝苏河就极为满意。

    这样有三代皇帝奠基,就能把大华帝国的底子,打得更加稳固。

    子孙后代即使败家,大华帝国也有足够的底蕴,不会一蹶不振。

    皇子现在还小,皇帝苏河还能用很长时间,观察各个皇子的才能。

    这个国家,必须要交给合适的皇子手中。

    ………

    ………………………

    皇帝苏河揉了揉酸痛的手腕,他从发呆的状态中恢复过来,继续批阅这些奏疏。

    他刚批阅完奏疏,让通政司把奏疏送回。

    同时做好备份,送到内阁和大都督府。

    让这两个衙门,按照他的意见执行相关政策。

    周方志公公拿着几份电报,在之前就走进乾清宫。

    他看到皇帝苏河在工作,没敢上前打扰。

    周方志公公等到皇帝苏河工作完,他这才走上前汇报道:

    「陛下,辽东发来电报。

    在济州岛练兵的魏王苏虎、祁王苏山等王爷。

    他们发来电报,禀告陛下,他们已经准备好,乘船前往美洲建立国家。」

    皇帝苏河看着这几份电报,苏虎他们决定结伴而行。

    这样能增强船队抗风险的能力。

    庞大的船队,已经从济州岛出发,前往北美洲。

    他们将顺着西风与洋流直接前往北美洲。

    再从北美洲顺着美洲西海岸,到达各自想要抵达的地方。

    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