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4章 硝烟弥漫

    第784章 硝烟弥漫 (第1/3页)

    赵国黄金城,赵王苏熊高坐在点将台。

    他看着下方赵军扛起军旗,背着火冒枪,迈着整齐的步伐通过点将台,顺着黄金城的东门前往战场。

    忙碌的秋收已经结束,赵国又进入了丰收的时刻。

    肥沃的黑土地,哪怕是田中杂草种子还没清理干净,田里还有些树根和小石子。

    但种植玉米和土豆这种较为皮实的作物,产量依旧让人心花怒放。

    农时耽搁不得,不在天晴时收好田中的作物,进入秋季降雨期,田里的作物将会被雨浇,很快就会发芽烂掉。

    赵军负责收割国营土地的同时,他们还要帮助国内的老弱病残收割作物。

    赵国作为典型的农耕文明,不会在粮食收割之前,发动战争。

    赵国已经掌握战争的主动权,他不主动发动战争。

    土著不会主动对赵国发起进攻,他们已经被打怕了,知道打不过。

    英吉利殖民地与赵国之间隔着数量繁多的土著部落。

    英吉利人的目的就是借助土著消耗赵国的实力,他们绝不会选择主动进攻。

    大华帝国海军在欧洲扬威,闽国又表现出强大的实力,逼迫欧洲各国放下间隙,共同对抗。

    英吉利人忌惮赵国,又不敢真的惹怒赵国。

    赵王苏熊还要感谢大华帝国皇帝苏河与闽王张瑜亮。

    没有这两位的表现,赵国可能早就陷入到战火之中,不可能准备的这么充分。

    赵王苏熊看着点将台下,绝大部分军队都已经阅完兵,只剩下最后的王牌骑兵。

    他也立刻换上铠甲,骑着从帝国引进的精良战马,拿起细长的骑兵火枪。

    赵王苏熊骑着马,直接来到骑兵的阵前,他带领骑兵一起走过点将台。

    在远处的街道上,站着一排排赵国的民众。

    他们看到赵军东征,高呼着胜利二字为军队送行。

    赵王苏熊带领最后一支骑兵离开黄金城。

    世子苏敬鸿监国,处理赵国的日常事务。

    赵王苏熊看着旁边跟随的马车。

    这个马车很不一般,上面有一台十分贵重的无线电报机。

    正是因为有无线电报机,他才放心世子苏敬鸿监国。

    帝国的很多商人,他们携带无线电报机,游走在赵国的各大港口。

    赵国最突出的一点,那就是非常富有。

    生意破产或是贪图黄金的商人有很多。

    哪怕是帝国明令禁止,不许贩卖电报机。

    但一纸禁令挡不住商人的贪婪。

    赵王苏熊舍得花高价购买,电报机总体数量偏少,但赵国的重要人员,都有一台电报机。

    他哪怕是在前线,那也能随时掌控赵国的局势。

    这才是赵王苏熊一丝犹豫都没有,直接带兵东征的原因。

    他立刻发了一封电报出去。

    【赵王苏熊:我已经正式东征。

    这次战争,将会为赵国打下基础,至少赢来三十年的安稳。】

    【魏王苏虎:大哥认真打好这一仗,老弟我会给大哥提供必要的帮助。】

    【曹王李大壮:愿赵王旗开得胜。】

    【祁王苏山:愿赵王旗开得胜。】

    赵王苏熊看着接收到的电报,只有弟弟苏虎是真心盼着他打胜仗。

    他赠送给弟弟的舰队,也会在合适的时期,挂上赵国的旗帜,袭击英吉利人薄弱的地方。

    至于其他人,他们只是碍于面子,说一些祝福的话语,赵王苏熊没有当真。

    襄王苏振兴没有加入他们的群聊。

    襄国已经风雨飘摇,在他没有掌握真正权力,他们这些老牌儿国君,不会让这个新人加入。

    燕国公祖思明也是同样的道理。

    必须要证明他的实力,最起码扛住他们的打压,才会受到认可。

    ………………………………

    轰隆隆的炮声不断响起,战场上硝烟弥漫。

    赵王苏熊双手扶着望远镜,看向远方战场的情况。

    赵军通过骑兵驱赶等方式,把分散的土著部落聚集起来。

    土著部落分散,赵军清剿需要耗费很长时间。

    他们聚集起来,那就是赵军炮兵狂欢的时刻。

    装有开花弹的炮兵,最喜欢密集聚集在一起的敌人。

    土著部落第一次体验到火炮的饱和轰炸。

    哪怕是在轰隆隆的爆炸声遮掩下,惨叫声也不绝于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