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零一章 闭环了

    第八百零一章 闭环了 (第2/3页)

后街电的股份分配十分简单明了。

    因为代持王校长股份的缘故,掌握在周东升手中股份的份额超过了55%,加上原母公司保留的20%,还有陈瓯手中的25%。

    这就是街电明面上的三大股东,虽然实际上是四大股东,但说白了也就是两个派系而已,以周东升为首的三人团队,掌握着绝对的话语权。

    而原本街电的管理层也并不复杂,在原有创始团队套现离场之后,周东升等人直接指派了一个团队进场全盘接收。

    尽管管理层大换血,但对于本身规模不大的街电而言,可以说是毫无影响,甚至有了充足资金的注入,反倒是更显生机勃勃。

    并且重组完成之后的街电,第一时间就利用原有的供应商和技术,开始开足马力生产充电柜,准备开始全线铺货。

    而原有的供应商,正是原母公司海翼股份,如今尚且持股百分之二十的情况之下,自然是对其大开绿灯。

    再加上本来就是师出同源的供应链,在开足马力的情况之下,自然是以极快的速度开始量产街电的充电柜。

    另一边,有王校长的助力之下,早已经打通的亿达广场渠道也开始发挥作用,从鹏城开始,街电逐步有条不紊的进场。

    正所谓背靠大树好乘凉,有亿达广场这样天然优势的助力,街电以极快的速度开始在现实中遍地开花,并且不断积蓄着自己的能量,等待着一鸣惊人的时候。

    与此同时,如今已经初步掌握了流量矩阵雏形的东升传媒,在周东升一声令下,同样是从上到下开始行动起来。

    发动其手中的大小网红和主播,要求其尽可能的在日常内容和直播之中,有意识的植入共享充电宝的内容,以此发挥潜移默化的效果。

    为此,东升传媒的一众达人们早已经是轻车熟路,毕竟这种事情也不是第一次干了。

    譬如【大胃王子密】就在自己日常探店的素材之中,加入一段没电忘带充电宝的“突发情况”,并且“刚好”发现了街电充电柜……

    像这样生硬的植入方式,在眼下这个时间节点上,尚且还没有烂大街,因此也不会引起用户多大的反感。

    反倒是会因为这个视频,意外发现竟然还有“共享充电宝”这一东西的存在。

    任何新事物出现在大众视野之中,都难逃从陌生到熟悉的过程,而以往对于普罗大众来说,“尝新”本身就像是一种冒险,具备着一定的风险。

    而厌恶风险,本身就是人之常情,这何尝不是一种用户需求呢?

    有了需求,自然就会有市场,生产测评和探店等内容的创作者自然就应运而生。

    他们如同斥候一般,为万千用户在前面探探路,帮助他们探索无数新事物,并且以自己的感受为主,给予用户反馈。

    而得到足够多的用户关注,创作者自然也能够从中牟利,完成了一个简单的生态闭环。

    自打【大胃王子密】继“吃播第一人”后,又成就了短视频平台上“美食探店”开山鼻祖的名号,两相叠加之下,自然是风头无两。

    而东升传媒这边,甭管是徐开道还是许若安,也都不是什么泛泛之辈,从这一个例的成功上不难看出。

    以美食探店为主的测评市场需求十分旺盛,远远还没有达到饱和的程度,光是一个千万级粉丝体量的账户,还不可能填补市场空缺。

    因此顺势举一反三,打造了一大批探店达人来抢占市场,如今在东升传媒之中已经有了自成一派的迹象。

    而这一群以生活日常为主的创作者,在这一次表现之中无疑也是最为亮眼的,只有他们可以做到在生活中毫不突兀的植入“共享充电宝”。

    至于让一群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游戏主播们,强行走出家门到街头去使用“共享充电宝”,多少是有点强人所难了。

    多半粉丝都会觉得格外别扭。

    饶是如此,对于如今已经轻松掌握着过亿流量池的东升传媒来说,在互联网上对于“共享充电宝”的助推,依旧有着立竿见影的效果。

    线上线下双管齐下,多渠道协同发力,想要强硬的将共享充电宝推上了共享经济的风口。

    在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