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死人了

    第九章 死人了 (第2/3页)

一下。

    回去的路上,周斌无语的看着步伐轻快的段棋走在前面,他身上大包小包的全是今天进城买的东西。

    “我说少爷,不是我说您,您这明显是被那小厮忽悠了,什么墨能四两银子就巴掌大那么一块?”

    段棋不以为然,“这青丝瑞墨既有瑞墨的芬芳,又内含青丝,用来画山水丹青最为合适不过。”

    “好吧,那宣纸和宣笔为什么也要二两银子……算了,少爷您开心就好。”

    周斌也不懂平时挺节俭的段棋怎么就对着文房四宝如此舍得花钱,在那墨斋里段棋买了一块四两银子的墨锭,又要了四十张上好宣纸花了一两银子,百张普通的纸一两,宣笔同样是一两,又去书肆杂七杂八的买了诗集、杂谈等书本花去二两多银子。

    加上中午二人吃饭的开销,正好十两银子花没了。这还没算上两人买衣裳花的一两多银子。

    人家都说穷文富武,可周斌发现这古代读书人要是浪起来也是挺能败家的。

    据这些天的了解和段氏母子的对话,段家的收入来源主要是段丰安的接济,他几乎每个月都会托人送来二两左右的银子,这是最大的部分。

    剩下的包括每年租出去的十亩田地能收五两的租子,鸡舍的九只老母鸡每天基本上每个都能下蛋,一个月下来能有二百多个鸡蛋让段氏去县城贩卖,一个鸡蛋四文钱,这就是将近一两银子的收入,家中的吃喝有同族帮衬和田里自产的小麦、水稻倒是不用花钱。

    而这三十多两的银子基本上都花在了段棋身上,用以供他最好的饭食、衣物,和那些昂贵的书籍、四宝的开销,以及出门游历采风的盘缠。

    这些年下来,供给了这么多银钱,才换来了一个秀才。结果刚刚拿了高薪,就开始大手大脚的花钱,县令送的二十两拜师礼一下子没了一半,他倒不是的替段棋担心,而是怕过段时间后,段家都发不出自己的工资了。

    周斌倒是有些误会了,他小看了秀才在这个社会的地位,有人在知乎问过一个问题,古代的秀才是如何生存的,其中一个高赞回答是,在古代,识字就是一种本事。

    在这个文盲率超高的社会,一个能识字、算数的秀才有很多种工作可以做,账房、收税小吏、记录小官,在宗塾、私塾或段棋这样的在官塾当塾师,每月的银钱都是二两银子起步,落魄些的给人代写家书,给孩童起名,都能生活下去。

    段棋实际上也不是经常这么花销,他买的这些东西,基本上足够用半年以上,他是估摸着自己每月的七两月钱,才一挥手买了那块占了将近一半开销的青丝墨。

    正经的读书人大多不喜铺张浪费,但每人都有自己的爱好,他就独钟山水画,这墨正是专与此道,才让他买了下来。

    十里的路程,按照正常人的步速半个时辰就走完了,可周斌身上背了几个包袱,手里也全是东西,这一路走来气喘吁吁,额头上也冒出了细汗。

    等走过河边小桥后,周斌还是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