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章 少卿

    第二百七十章 少卿 (第1/3页)

    进朱雀门,入承天门街。

    当先左边就是鸿胪寺,占地极广;右边是太常寺,占地与鸿胪寺相近。

    有趣的是,柴令武在鸿胪寺,柴绍在太常寺,父子对望。

    鸿胪寺卿乔师望,  贞观二年出使草原,册封薛延陀首领乙失夷男为真珠毗伽可汗,在番邦中树立了足够的威望

    总而言之,在番邦没点声望,就当不了鸿胪寺卿。

    鸿胪卿之职,掌宾客及凶仪之事,  领典客、司仪二署,以率其官属,而供其职务,少卿为之贰。

    凡四方夷狄君长朝见者,辨其等位,以宾待之。

    凡二王之后及夷狄君长之子袭官爵者,皆辨其嫡庶,详其可否,以上尚书。

    若诸蕃大酋渠有封建礼命,则受册而往其国。

    凡天下寺观三网及京都大德,皆取其道德高妙为众所推者补充,上尚书祠部。

    凡皇帝、皇太子为五服之亲及大臣发哀临吊,则赞相焉。

    直白地说,就是:外交与皇室、官员的葬礼。

    负责外交的典客署令为从七品下,负责葬礼的司仪署令正八品下,品秩的差异就已经说明二署的高下了。

    少卿二人,除了柴令武,  就是长孙无忌的次子长孙涣,  上党郡公。

    关系稍稍有点复杂。

    柴令武与长孙冲关系尚可,  与长孙涣没有交往,与长孙无忌却颇有恩怨,更是宿命之敌。

    柴令武想明白了,那个儿戏似的造反,好像是长孙无忌铲除李恪、李元景时,顺带将宿敌扫了进去。

    否则,以李治的刻薄,会在显庆年间追赠巴陵公主为北景公主?

    值得一提的是,显庆四年,中书舍人袁公瑜到黔州审讯无忌谋反罪状,一到黔州,便逼令长孙无忌自缢。

    联系上下文,你要说没点关系,谁信?

    长孙涣家学渊博,主掌司仪署,恰恰人尽其才。

    柴令武在番邦中颇有威名,吐谷浑之战只是初露峥嵘,建昆州大都督府、收云南故地,声望已接近乔师望,  掌控典客署也无人敢置喙。

    年轻,  绝对不是大唐评判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