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26章 心口如一的实干家

    第0626章 心口如一的实干家 (第2/3页)

很有可能会超过百数,因为那些压着他们的大部族是绝对不会仍有他们壮大起来,也绝对不会任由他们好好的讨生活。

    所以用上百人的性命,换取以后安定的生活,他们绝对是愿意的。

    再加上有突地稽部这个例子在前,他们也能看到依附于大唐以后的好处,不仅能有安定的生活,还能借着大唐的威风去欺负其他部族,还能吸纳其他部族的力量壮大自己,他们怎么可能拒绝。

    虽说草原上的人不如汉人聪明,但那不是智商上的问题,而是文化和教育上的问题。

    在草原那么恶劣的环境中生存下来的部族,多多少少都有一两个智者,所以绝大多数草原人即便是看不到这中间的好处,草原上的智者们也一定能看出来。

    所以这件事要是操作得当的话,成功的几率很大。

    「办法倒是个好办法,不用我大唐出一文钱,便能得到一大堆的助力,事后还能招揽一大波人为我大唐卖命。只是,这种事情要是弄不好,很容易养虎为患。」

    李元吉不用多想,也知道唐俭的这个办法可行。

    只是这么做确实容易养虎为患。

    安禄山是怎来的?

    西夏、辽国、金国、蒙元,乃至大清是怎么起来的?

    就是中原王朝养出来的。

    其中金国、蒙元虽然不是中原王朝直接养起来的,但也有间接的因素在里面。

    并且在金国和蒙元壮大的期间,中原王朝没少为他们提供营养。

    所以在收编域外的部族,以及利用域外部族的时候,还是要考虑考虑养虎为患的事情的。

    历史上李世民在这方面就做的很好,几乎可以说将周边一切能招抚、能收编的部族全收编了,并且为大唐培养出了多位能征善战的部族将领。

    可李世民做的不够彻底,使得他死后,这些将领反的反,叛的叛,忠心耿耿的继续追随着大唐的,寥寥无几。

    所以域外的部族可以用,也可以收编,但必须想要妥善的安置手段。

    不然,今日他能助你,明日也能杀你。

    或许以后乱你基业的,便是他的子孙。

    「这个殿下不用担心,臣会想办法让他们各部族之间互相仇视、互相攻伐的,绝对不会让他们抱成一团,成为我大唐的威胁。」

    唐俭一脸郑重的保证。

    在这种挑唆别人互相仇视、互相攻伐的事情上,唐俭没有像是其他臣子一样,遮遮掩掩,委婉的说话,而是直接将自己内心最真实的想法说了出来。

    他以往就是干这个的,并且干成了不少,所以没什么好遮掩的。

    这么做虽然很缺德,也很不人道,但只要对大唐有利,哪怕是丧心病狂的事情,他也敢做,也敢说。

    李元吉很欣赏唐俭在这种事情上的率直,当即拍板道:「好,既然你有这个信心,那就按你说的办。

    不过你此次去突地稽部,只要的任务就是让他们一起出兵去攻打朔方城,牵制梁师都的兵马。

    【新章节更新迟缓的问题,在能换源的app上终于有了

    解决之道,这里下载xbyuan换源App,同时查看本书在多个站点的最新章节。】

    可千万别舍本逐末了。

    只要你将这件事办成,其他的事情纵然办不成,我也不会怪你的。」

    还没开始办事,就已经开始回护了,面对这种掌权者……哦,不对,是主公,唐俭还能说什么。

    唐俭只有恭恭敬敬的躬身一礼道:「臣纵使一辈子待在燕幽,也一定会将殿下交代的事情办成的。」

    李元吉原以为唐俭这话只是为了表明决心随便说说的,可当唐俭领命以后离开了宫里,带着人赶往燕幽的时候,他才知道唐俭是一个言行如一的实干家。

    唐俭不仅自己去了,还带上了弟弟唐敏,还有长子唐松龄。

    唐俭这是在用实际行动回应自己说过的话。

    唐俭这不仅是想把事情办成,还想盯死那些即将依附大唐的部族。

    唐敏和唐松龄就是他挑选的继任者,在他死后,会帮他盯着那些部族。

    只要唐氏子弟不绝,那些部族就休想在唐氏的眼皮子地下抱成一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