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42章 坚壁清野

    第0642章 坚壁清野 (第2/3页)

吉点了点头。

    李神通赶忙又道:“可刺探到颉利率领的多少兵马?”

    李元吉缓缓摇头,“没有,不过以颉利的性子,应该不会少于十万。”

    这也是所有草原可汗的通病,那就是不管打谁,不管怎么打,都会动用大量的兵马。

    这在草原上是屡见不鲜的事情,在中原却很少有。

    这是因为草原人和中原人的生活方式不同,草原人以游牧为主,以牛羊为食,他们可以驱赶着牛羊去任何水草丰美的地方,也可以带着牛羊赶往任何他们想去的地方。

    所以他们只要带上了牛羊,就不用担心粮草问题,甚至不用动用大量的人力物力去运送粮草。

    这也就使得草原人在作战的时候可以轻易的聚拢起一大堆人一拥而上。

    中原人就不同,中原人以种田为生,以五谷为食,离开了田地,就只能依靠着大量的人力物力来运送粮食为食。

    一旦有了战事,就必须准备好大量的粮草,大量的民夫,将粮食运运送到指定的地点,才能填饱肚子,才能聚集在一起跟敌人作战。

    所以,草原人作战,考虑的是人数够不够多,能不能以多欺少,将士够不够英勇,能不能以一敌二;中原人作战,考虑的是后勤,能不能供应的上,充不充足。

    所以颉利动不动就率十万,甚至更多兵马南下,而大唐必须得动用大量的人力物力才能阻止出兵马去招架。

    所以颉利想来就来想走就走,完全把大唐当成了自家的自留地,而大唐在没积攒到足够的粮草的情况下,没办法主动出击,兵进草原,只能被迫防御。

    历史上,李世民足足耗费了四年半的时间,才将大唐内部的各种动荡处理完,才积攒够了北征突厥的粮草。

    然后命李靖率军出击,一举功成。

    言归正传,在听到李元吉说颉利所率的兵马不少于十万的时候,李神通、李纲等人没有一个人反驳,只是深深的皱起了眉头。

    萧瑀忧心忡忡的道:“以刘弘基手里的兵力,恐怕难以招架,我们要不要想办法从其他各处调集一些兵马,去驰援刘弘基?”

    李元吉点了一下头。

    驰援肯定是要驰援的,只是十二卫的兵马如今各有用处,秦王八大统军府的兵马也被柴绍带走了一半,如今能动用的就只剩下了关中各地的府兵,以及剩下的秦王八大统军府的兵马。

    而关中各地的府兵,其实有些中看不中用。

    因为关中有大唐所有的精兵强将坐镇,府兵根本发挥不了任何作用,再加上各卫经常从关中各地的府兵中抽调精兵强将补充各自的空缺,所以关中各地的都督府剩下的全是老弱病残,根本没有多少战斗力。

    指望他们去驰援刘弘基,抵御突厥人,不如指望他们去押送粮草,或者修个桥补个路什么的。

    至于剩下的秦王八大统军府的兵马,虽然战斗力果断,但是不好用。

    因为剩下的秦王八大统军府的兵马中,有不少不愿意被招抚的死硬分子,让他们去萧关去驰援刘弘基,他们很有可能会伺机夺了萧关,然后挟裹着刘弘基打开萧关,放突厥人进来,然后再伺机救李世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