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5章 聪慧而又喜欢脑补的李高迁

    第805章 聪慧而又喜欢脑补的李高迁 (第2/3页)



    他辛辛苦苦的为李渊打江山,李渊不知道好好的对待他也就算了,还让他卷入到皇室的纷争中,这就是想要他的命,他没怨气那就怪了。

    毕竟,他跟着李渊起兵的时候,李渊还只是个诸侯王,李氏也仅仅占据着江山的一角,还不是天下共主,谁能继承前隋的江山还是未知数。

    有‘良禽择木而栖’这句话在,让他跟李渊讲忠诚根本不可能,所以他能跟李渊讲的只有富贵。

    李渊能给他富贵,他就为李渊卖命,李渊不能给他富贵,他就离李渊而去。

    他当时没有背叛李渊,去投刘武周、李密、王世充、窦建德等人,已经算是很讲义气了,杀一个李渊手底下的守关大将,根本不算什么。

    毕竟,这件事的真相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那就是李渊对不起他,而不是他对不起李渊。

    是李渊做错了事,才害得他急流勇退的,而不是他犯了错,负了李渊,才不得不急流勇退的。

    所以错在李渊,而不是他。

    毕竟,李渊作为一个嫡长子继承制的获益者,以及拥护者,在嫡长子健在,并且身体健康又能干的情况下,将家业暗戳戳的许给二儿子,就是大错特错。

    他被迫卷入其中,见证了李渊的过错,还要帮李渊承担李渊犯错以后的代价,他选择了急流勇退,将自身所需要付出的代价降到最小,也在情理之中。

    他要是傻乎乎的继续在朝堂上呆下去,傻乎乎的陪着李渊错到底,那么李建成和李世民相争的时候,有九成九的几率会请他出来作证。

    那样的话,无论是出尔反尔的李渊,还是对继承权志在必得的李建成,以及一众拥护着嫡长子继承制的高官们,都容不下他。

    在这些人群起而攻之的时候,他即便是功劳再大,也逃不了身死族灭的下场。

    什么太原元谋功臣拥有赎一死的特权之类的鬼话,他没信。

    事实证明他的信是对的,因为同样拥有赎一死特权的刘文静,在大唐立国后不久就被弄死了,赎一死的特权根本没起任何作用。

    “哎……”

    李高迁听到李元吉的话,长长的叹了一口气,然后神情复杂的坐下道:“既然殿下都已经猜到了,那臣也没什么好隐瞒的。

    不错,臣确实是当时的见证人之一,不仅仅是臣,还有刘文静和裴寂。

    裴寂在见证了这件事以后,选择了装聋作哑,一门心思的去博取圣人的欢心。

    刘文静在见证了这件事以后,选择了下意识的向秦王靠近。

    臣则觉得,无论是向圣人靠近也好,又或者向秦王靠近也罢,都不妥当。

    因为臣觉得,参与到这件事情中的每一个人,只要继续在朝堂上待下去,都不会有善终。

    所以臣在去马邑驰援高满政的时候,选择了临阵脱逃,选择了斩杀马邑的守关大将,以此来获罪脱身。

    后来臣也如愿以偿,被贬到了边陲充任戍卒。

    在臣被贬到边陲以后没多久,就得到了刘文静因为谋反被处死的消息。

    臣当时就觉得,臣在见证了圣人对秦王的许诺以后,所感觉到的一切果然没错。

    从那以后,臣就很少再跟朝堂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