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33章 走一步,看三步

    第0833章 走一步,看三步 (第2/3页)

疼脑热的,掌权者都得第一时间派人去慰问,并且派御医过去诊治。

    逢年过节的时候,还得给予一批丰厚的赏赐。重臣要是闹脾气了,耍性子了,如果不是生死攸关,影响朝局的大事,还得给三分薄面,让着点。

    所以在大唐,重臣们更像是掌权者的合伙人、股东,而非下属、奴仆。

    当然了,这仅限于武德朝。历史上到了贞观朝、永徽朝,李氏彻底坐稳了江山,李氏的皇帝彻底的握紧了天下的权柄以后,李氏的掌权者跟重臣的关系立马出现了变化。

    重臣们纷纷从合伙人、股东,变成了下属,更有甚者直接沦为了奴仆。

    所以掌权者跟重臣们之间的关系,完全取决于掌权者所掌握的国家是否稳固,手里的权柄是否集中。

    当国家不够稳固,权柄不够集中的时候,掌权者就不得不放低姿态跟重臣们相处,当国家变得稳固,权柄变得集中了以后,掌权者才能凌驾于重臣们之上。

    这在历朝历代都是一样的。除了嬴政那种靠着祖辈的福荫打江山的外,剩下的开国皇帝,在建国初期,跟重臣们初的都跟兄弟一样,即便是有上下级的关系,也会以兄弟相称,亦或者以兄弟的模式相处。

    平日里要做事,也是跟重臣们商量着来。一直到屁股下的江山稳固了,手里的权柄集中了,才会慢慢的跟重臣们区分开来,凌驾于重臣们之上。

    像是刘邦、朱元章,都是这么过来的。刘邦在建国初期,就没什么架子的跟一众重臣们相处,一起喝酒,一起睡美人,一起吹牛,一起打群架。

    朱元章在建国初期,对徐达等一众重臣也是客客气气的。只不过刘邦夫妇在江山还没有稳固,大权还没有集中的时候就开始跟重臣们翻脸了,最后造成的结果就是疯狂的内斗了一番,使得国力衰弱,最后被匈奴人骑在了头上。

    尊贵如一国之母的吕雉,面对冒顿单于的调戏,也只能虚与委蛇。一直到刘彻即位,帝国双壁出世以后,才翻过身来。

    相比起来,朱元章就厉害多了,朱元章在江山还没有稳固,大权还没有集中的时候,只对那些身份地位不够高的下手,剪除一众重臣的党羽,面对重臣的冒犯,也是屡屡隐忍。

    一直到江山稳固了,大权集中了,才对重臣举起了屠刀。不过,论高明,李唐的解决方式才最高明,李渊在位期间,疯狂的拉拢重臣,李世民则一个劲的培育新人。

    在权力交替之际,李世民轻而易举的用自己手底下培养的新人,将老人扫进了垃圾堆。

    这既没有引起太大的波动,也没有大肆的屠戮功臣。不仅留下了好名声,还完美的解决了这件事,更重要的是,在权力交替之际,还没有出现无人可用的断层。

    像是刘邦夫妇、朱元章,就是因为下手太狠了,这才导致了继任者一度陷入了无人可用的窘境。

    大唐就不一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