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46章 大唐版勤工俭学

    第0846章 大唐版勤工俭学 (第2/3页)

事,那就是如果在九龙潭山下再建一座比潭山文馆大三倍,并且向贫寒百姓家子弟开放的文馆的话,那太学肯定有意见。

    毕竟,潭山文馆的存在,就已经分走了太学很多生源了。如果再开一座比潭山文馆还大三倍,又有李纲这种名臣名儒坐镇的文馆,那太学可能就没人了。

    到时候太学的教习、博士、祭酒们闹起来,又是一桩麻烦。从历史上的教训看,太学的学生、教习、博士、祭酒们,最喜欢堵住宫门为民请命,或者在宫门口静坐示威。

    如果太学内的教习、博士、祭酒,鼓动着学生去太极宫门前静坐示威的话,根本不好处理。

    毕竟,他们就是掌握朝廷喉舌的人,虽然不是全部,但占比也很大。在他们没有触及到一些根本性的问题,比如说皇位传承,以及重要国策的问题的情况下,他们跑到宫门口静坐示威,既不好打也不好骂,更不能暴力的驱赶。

    不然的话,鬼知道他们会把你宣传成什么样子。所以他们真要是因为生源的问题跑到宫门口静坐示威的话,除了用分而化之之法解决外,再也没有其他办法能解决他们。

    李元吉倒是有信心分化他们,解决他们,但终究是一场麻烦,而且还要费一番功夫。

    所以李元吉没有急着答应李纲的条件,而是迟疑着道:“李公,为贫寒百姓家中的子弟开设一座文馆倒是容易,只是太学的博士、祭酒们闹起来的话,该怎么办?”李纲似乎早就猜到了李元吉会问这个问题,当即自信满满的道:“这个你不用管,到时候我自会出面。”有李纲这句话,那李元吉就什么问题也没有了。

    李元吉当即痛快的道:“好,既然李公都这么说了,那我明日就差将作监的人去九龙潭山下丈量土地,为贫寒百姓家中的子弟修建文馆。为了彰显朝廷的诚意,文馆建成以后,一应花费由内库承担。”李纲眉头微微扬了扬道:“包括学生们的两餐?”李元吉笑着摇头道:“内库倒是能出这笔钱,但李公也不希望养出一群米虫,或者只会占内库便宜,却不思进取之辈吧?”李纲愣了愣,没说话。

    他虽然没过过苦日子,但他也知道,人要是处在一个安逸的环境里,肯定会生出一颗安逸的心,向上的心就会大大的衰减。

    最重要的是,如果内库承担了文馆内的一切花费的话,那很容易把文馆内的学生全部养成四肢不勤,五谷不分的废物。

    在这个时代,读过书、认识字的,不叫人才。文武双全,动手能力超强的,才叫人才。

    如果只会耍嘴皮子,四肢不勤、五谷不分,别说是担当大任了,就是连专门动嘴皮的言官都做不了。

    别看大唐的言官们平日里一直在耍嘴皮子,其他的什么也不干。事实上到了战时,绝大多数的言官都能拉出去做军司马,或者行军长史。

    除此之外,弹劾武臣的时候,跟武臣们吵架吵出真火了,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