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7章 调教朱温

    第177章 调教朱温 (第2/3页)

采访使、团练使、防御使成百上千人,造反的有几个,跟朝廷顽抗到底的又有几个。

    但是这个东西为什么会演变为割据的代名词?

    仅仅是因为中央赋地方度支人事等各项职权于节度使一人?

    成德割据那么多年,王承元宁肯杀了兄弟也不肯割据,你很难想象到,这个家伙居然是王武俊的孙子,杀了田弘正满门重新举兵造反的王廷凑却是王承元最信任的衙内兵马使。

    还有王景崇,他在成德当政的时候,年年给皇帝上供,吐蕃人打来了,他还会调集精锐兵马从河北远赴长安勤王防秋,听兵部指挥,路费钱粮也全是自己掏,不找朝廷要钱。

    黄巢造反的时候,战死的藩帅刺史一大把,江西观察使曹全成明知道北伐是死,他明知道自己打不过黄巢,但他还是要去,他偏要去,他就要去,最后全军尽数在泗水战死殉国。

    齐克让明知道去山东守不住,他还是要去。

    刘巨容明知道襄阳守不住,他还是要单枪匹马去上任。

    说他们割据,他们可以为唐朝献出自己的一切,说河朔三镇骄横,王武俊的孙子王承元比谁都忠诚朝廷,田承嗣的侄孙子田布宁肯自杀也不愿意割据,王景崇把李家当大哥。

    可是你说他们恭敬吧,李克用敢把段文楚千刀万剐。

    还有朱温,跟着僖宗的时候完全就是个大忠臣,坚决服从僖宗的一切指示。

    让打黄巢,豁出命来干。

    让剿秦宗权,克服一切困难也得上。

    让他去陈许解围,哪怕孤军深入面对数倍之敌,毅然坚决赴战。

    让他打孙儒,怕得半死也出兵。

    让他保护漕运,只要汴州有我朱全忠在,江南财赋就一定准时进京!让他干掉李克用,哪怕他的兵力不到李克用的五分之一,他还是壮着胆子在上源驿布下杀阵,虽然放了水。

    在僖宗眼里,什么是忠臣?这就是忠臣!

    但是后来,后来的事就不用多说了。

    礼崩乐坏,人心烂了,为什么都说人心不古。

    节操碎了,再想重圆就难了,野心产生,再想扼杀就难了。

    忠奸不是从脸上就看出来的,也不是史书上写出来的,许多本性忠贞的臣子在许多迫不得已的时候会反叛,比如建贞年间的岭南节度使哥舒滉,就是因为不满德宗残暴才割据。

    也有许多应当算是早年心存不轨的人,因为善于审时度势,反而会博得令名得到善终,比如说在武汉带兵的扶风郡侯杨守亮,官居检校吏部尚书,这辈子注定要得个美谥了。

    比如江西观察使钟传,被李晔一顿毒打教训之后,现在就跟个乖宝宝一样,两税不绝,上供不断,要美人给美人,三个女儿全送给昏君当妃子,昏君指哪他打哪,绝无二话。

    “如果苻坚淝水获胜,慕容氏姚氏还会再起吗?”

    “只怕会死心塌努力为苻坚开疆拓地,然后功成身退在京养老罢?”

    李晔忽然想起了长安的故事,想起了许多定都长安的古老王朝,想到了其中一个很强大的胡帝国前秦,想到前秦的结局,李晔忽然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使人忠诚的不是心地。

    是形势,是绝对强势。

    如果宇文赟稍微像个人,杨坚就是最不可能背叛的那个人。

    如果杨广不疯狂犯病折腾,李渊就是最不可能背叛他的那个人。

    男人没用,再恩爱的夫妻,早晚也会分道扬镳。

    如果王朝国势江河日下,最忠诚的大臣也会狠心弃她离去。

    李晔思绪纷扰,又拿起朱温的奏章细看。

    大势如此明了,就算朱温再顽悖,也能看得出来和朝廷作对,或者说给重建和谐社会实现大唐帝国伟大复兴添堵意味着什么,朱温是个善于审时度势的人,不会不明白这一点。

    既然这样,他的态度为什么这么强硬?

    如果说钟传奔袭宋州是为了向李晔证明自己和江西政府的能力,那么朱温如此强硬起兵是不是也在暗示李晔,我朱温也很强大,如果你真的收下我,我也能为你东征西讨?

    历史上的朱温,是一个性格十分复杂的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