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3章 河内光复

    第183章 河内光复 (第3/3页)

来看,有大大小小的矛盾供朝廷挑拨。

    现在李晔摆出一副全面战争的架势,关东各镇都是各有算盘。

    王师范和刘仁恭是打算向昏君投诚的,举家入朝也是可以的,毕竟他俩都没犯过错,魏博和成德目前抱着观望的态度,罗弘信已经打定了主意,如果朱温战败,他就立即请降。

    至于朝廷会不会找自己的麻烦,罗弘信相信不会。

    而成德的王镕反思许久,觉得自己除了为朱温说过好话,其他也没做过什么出格的事,从他祖父王武俊在李抱真劝说下归顺朝廷后,成德除了保持半独立,王氏就没有做过多少出格的事情,王廷凑虽然犯上作乱,杀了田弘正全家,但是这家伙的后人对朝廷都非常不错。

    王廷凑次子王元逵袭任成德节度使之后,一生忠于唐朝,两税贡赋不绝,妻子还是娶宪宗的孙女寿安公主,会昌三年,王元逵还跟随宰相李德裕讨灭了叛乱的昭义节度使刘稹。

    王元逵死后,袭位的是他的嫡长子王绍鼎。

    王绍鼎的母亲是宪宗的孙女寿安公主,寿安公主活着的时候,王绍鼎非常乖顺,等公主去世了,王绍鼎就暴露出了他的残暴本色,尤其喜欢站在楼上用弹弓打过往路人取乐。

    残暴不输赫连勃勃,但不等牙军兵变,这混账就就因为酒色过度暴死了。

    王绍鼎死后,牙军众推其弟王绍懿袭位。

    王绍懿性情宽宏,军民对他都很满意,他也忠诚朝廷。

    王绍懿去世后,袭位成德节度使的,是王绍鼎的嫡长子王景崇。

    王景崇很有君子之风,对朝廷也非常好,庞勋叛乱的时候,他还出兵帮忙征讨,也年年发防秋兵去长安勤王护驾,李茂贞就是他派往长安的勤王防秋的众多士兵之一。

    王景崇死的时候三十七岁,其子王镕袭位成德节度使。

    这一年是中和三年,王镕才十岁。

    他的祖母是宪宗的亲孙女,他的爷爷王绍鼎是穆宗的亲侄子。

    说起来,王镕身上还留着李唐皇室的血,因为这一节,王镕的态度也很明了,如果朱温兵败洛阳,朝廷承诺他的人身安全,那他也愿意举家入朝的,而且成德的阻力也不大。

    所以问题的关键在于朱温,在于朝廷能不能击败朱温。

    如果朝廷能击败中原头号强藩朱温, 相信绝大多数人都是愿意当忠臣的。

    ……

    洛阳,定鼎门。

    山呼海啸的汴军如同潮水一般冲击着已经不堪重负的定鼎门城墙,一浪高过一浪的攻势每冲击一次,杨成和崔胤的心便紧揪一下,汴军明显与其他藩镇不同,西川鄂岳湖南这些藩镇的兵马,伤亡稍微有些大就会撤退,以保存实力为主,但汴人完全相反,连两开道和左右控鹤都的牙兵都拼了命,几乎是不计代价的勐打勐冲,顶着雷管火油嗷嗷叫着跟官兵斗死。

    汴军的重点攻势设在南城定鼎门,杨成的防守重点也在这里。

    这是杨成唯一一段没有下令加固的城墙,城墙上密密麻麻搭满了云梯,汴军在各军将官的驱使下,扛着盾牌没了命的往上爬,之后又像下饺子一般,随着翻倒的云梯跌落城下。

    有那么几回,汴军甚至在定鼎门占领了一小段城墙,守军几经努力都没能夺回来,最后还是作为预备队的李存孝带着四千黑鸦军拼死反击,这才把那些登上城楼的汴兵打下城墙。

    天色转暗,朔风渐强,金声响彻洛阳上空,汴军一天的公事终于结束,大批甲兵犹如退潮般倒卷回营,城上的络腮胡子一声轻叹,若是日头再长一些,洛阳城今天没准就破了。

    汴军大营,中军大帐。

    朱温召集众将,总结今日攻城情况,商讨明天的攻城需不需要调整部署,当然,还有最重要的一件事,那就是屯驻在尹阙一带的唐朝南方五镇大军和正在路上的宰相刘崇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