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4章 万岁祥符

    第234章 万岁祥符 (第1/3页)

    太平登封十九冬十二月甲午朔日,上御太极殿视朝。

    朝廷下诏,改元万岁祥符,大赦天下,明年为万岁祥符元年。这个改元,无疑体现了朝廷对大唐未来的期望,对病中圣人的美好祝愿。根据崔远所作的《孝宗实录》记载,圣人在万岁祥符元年正月曾经训诫各位执政宰相及诸王公主说:「方今之世是变世,朕亦未曾想到局势变化会这么大。如今商贾奋发,世家惶惶,唐儿下南洋,蕃人入境,政治变化深刻。」

    「其中盘根错节,非三言两语可以尽道。但不管如何,都要明白士农工商都已经不再是高下关系,而是大唐的手脚。门阀世家长于理政,治国有经验,却也要防备小心为家族私利误国。商人长于进取,没有商业国家就会缺少财赋,没有财赋何谈中兴何谈盛世?商人地位已然不可压制,但也要防止他们贪得无厌,窃取政治权力。至于四方归化胡人,此辈强则寇盗弱则卑伏,非创以兵威,不知惘惩。该以唐人一视同仁,收其认同之心,也要防止他们野心不死。各位皆是当世翘楚才俊,当此大变之时,要明白解决这些问题的答案并不在圣贤书上。」

    「时事更易,历朝国情也不尽相同,古代贤明没有遇到过我朝这种情况,所以也不能偏信那些打着圣贤旗号说事的人,托古改制的人,往往说的是他自己的道理,可不可靠,有没有用,谁都不知道,只有看实际效果。最后就是文武之争,须知军人不可不用,但国朝艰难以来,军人乱国一百五十年,荼毒之深不必多说,因此军人要永远防着,文吏也要避免结党。」

    这场会议结束后,圣人诏令琅琊王氏领袖王抟、薛郡孔氏领袖孔崇弼、吴郡归氏领袖归黯、东郡刘氏领袖刘叡、太原王氏领袖王溥、赵郡李氏领袖李愿、荥阳郑氏领袖郑预重新修订氏族志,除名兰陵萧氏等二十三家操守无堪的世家,训斥幽州卢氏数典忘祖,给卢植摸黑。

    万岁祥符元年二月,万众瞩目的经筵大典在新建的长乐宫举行。

    宰相大臣、亲王公主、功臣后妃、名流隐士、学者报人、甚至包括和尚道士军人都济济一堂,共商国是。这样的一个大规模的研讨会观点自然也是五花八门,有一个不知道那个旮旯刨出来的隐士老眼昏花,头一天就提出法先王尊周礼,甚至感叹如果不这么改他是宁可朝夕与飞禽走兽相伴,也不愿生活在大唐的阳光下,一副不食周粟的模样,招来了嘁声一片。

    大会主席首相王抟的评语是:「这位老先生用自己富含感情地语言为我们描绘了一副人民少而禽兽众的时代,本相也觉得那是一个很好的时代,每个人都有足够的食物,不会因为土地和财富起多少冲突,只是现在距离上古已有千年,人民是那时的万倍,朝廷无法让人民减少或者禽兽增多,只好劳烦老先生您自己回到古时候,或者你赶紧去找王莽商讨政治也行。」

    虽然这只是一个花絮,不过也给这次经筵定下了尚今求实的基调。

    主持大会的是琅琊王氏领袖首相王抟,也是以实干著称的大家,不说当了十几年宰相的功绩,就是他的一部《唐律增议万民法》也是当世数得着的法律巨著,跟杜让能有得一拼。不过王抟明显藏有私心,把自己的两个孙子一个孙女以及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