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二章 反应

    第一百九十二章 反应 (第2/3页)

书上作假的,既然说了是那些,就不会有错。”

    令周涛意外的是,听到他的话,两个县令,却欣喜的跳了起来。

    见两个人的欣喜,不似作假,周涛不由得疑惑道:“以往赈灾,都是以户为单位,不曾特定到老弱孤寡的身上,为何你们还这么高兴?要知道,青壮的口粮,还需要自己去挣啊!”

    跟周涛最熟悉的县令罗子敬拱手道:“刺史有所不知,以往,就算是以户为计量散发赈灾的粮食,百姓依然要挖野菜、啃树皮,因为,分发的粮食,根本就不够。但是这一次,却不是拨来粮食,再分散下去,而是固定了每个人,能得到多少的粮食。如果朝廷所言非虚,至少,老弱孤寡,就算是不去挖菜,也能果腹了。”

    另一个县令也说:“至于青壮,既然朝廷要开工,在工地干活,怎么也能吃饱。如今旱灾之下,无处可去,他们能在工地混饱肚子,家里的老弱也能凭借救济吃饱肚子,灾难不就扛过去了?”

    周涛也不是蠢蛋,这么一计算,顿时发现了不一样。

    可笑自己自负聪明,竟然没有发现这一点。

    如果真的是这样,百姓能够接受,也不是令人意外的事情啊!

    说起开工的事情,罗子敬就拱手道:“刺史,下官辖境内的青壮,已经收拾好了行囊,只要帮助下官把赈灾的粮食运回去以后,就会前往长安。您看看,刺史府是不是派遣一个官员,专门带队?”

    周涛这才反应过来,看了一眼别驾,还没开口,就见别驾方寒拱手行礼了。

    “带领青壮去长安做工的事情,就交给下官吧。”

    周涛笑着点点头,说:“这次从长安带队回来,你怎么也该顶替本官的位置了。有这份功劳打底,你这个刺史,也更能服众啊。”

    方寒抬起头,脸上的笑意简直浓郁到化不开。

    雍州周边的众人,并没有等待多长时间,户部运输粮食的队伍,就赶着驴车,将一车车的粮食,运到了刺史府门前。

    没有争抢,两个县令和各自的里正,报上各自辖境内的老弱孤寡人数。签字画押以后,就由各自的青壮,用驴车或者干脆抬着、扛着的,把粮食带走了。

    而两个县的百姓,都得到粮食以后,因为旱灾持续到现在的紧张情绪,就像是夏日的冰霜一般,飞快的消散。

    至于青壮,则每人带了一点口粮,就汇聚到刺史府,准备等到雍州境内所有的青壮都聚齐以后,前往长安....

    有人笑,就有人哭,有人欢喜,就有人忧愁。

    百姓在得到朝廷赈灾的粮食以后,都笑得开怀,而长安周边粮店的掌柜,则痛哭流涕。难得等到了一场旱灾,准备大赚一笔,谁知道,朝廷的赈济粮,这么快就散发下去了。而他们的粮食,连零头都还没有散出去,只是坑了一部分富商勋贵或者富户而已。

    最惨的,还是散尽家财,全部买成粮食,准备大赚一笔的家伙。他们用高昂的进价,从世家的渠道,购买到了粮食,又加上了高额的利润,准备大赚一笔。然而,伴随着朝廷的动作,他们的粮食,几乎是一夜之间,就无人问津了。

    粮食没人买,那就是废物,自己家吃的话,吃一百年都够了。而酿酒....灾年,朝廷必定颁布禁酒令,不能酿成酒,这些粮食也只能烂在仓库里。

    而若是平价售出,他们一枚铜板的利润都得不到,反而家产直接缩水了一半以上。

    不止一个普通的粮商,大醉之后,痛哭流涕的询问周边的人:“老子的家产,去了哪里?”

    他们的家产去了哪里?自然是进了世家的口袋。

    然而,平白无故发了小财的世家,却高兴不起来。

    因为,他们所有人,除了郑家,都收到了东宫的信函,要求将粮食,大量的供给给东宫,东宫准备在长安和洛阳之间,修建一条世上第一的官路。当然,名为官路,却是太子的私有物,因此,走官路的商人,是要上缴过路费的。

    太子的理由,看起来无懈可击,可是跟国策联系起来,却不是那么一回事儿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