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四章 李治的心思

    第一百九十四章 李治的心思 (第3/3页)

聘用两部的官员”,但是不管是张岚岳还是工部尚书,都知道是怎么回事。

    于是,不需要太子过多的指导,他们就派遣本部的官员,联系当地的官员,开始了对路线的勘探等一些事情。

    虽然这一次修建的道路,要尽可能地取直,但是,完全直线,显然是不现实的。

    长安向洛阳前进的第一段路线虽然能够确定,但是,之后的路线,还是要先规划,再施工的比较好。

    至于征地....

    这个时候,没有人敢跟朝廷瞎扯淡,工部官员制定的路线上,要是经过人家,工部只需要通知县令或者里正,第二天,那里的人就会把房屋空出来。没有讨价还价,在李贤看来,其中最大的问题,或许就是工部补偿的,有点太少了。

    于是乎,他不得不再次追加命令,凡是房屋被征辟的人家,不必立即离开,什么时候道路即将修到附近,自然有工匠会给他们重新建造房屋。而之前工部答应补偿的粮食,也会照常发放。

    在李贤看来,这是再合理不过的安排了。

    然而,谁知道,此令一下,民间顿时好评如潮。尤其是被征辟了房屋的人家,哪怕没有被工部记录为农工,也开始动手清理自己周围的土地,希望给朝廷施工的过程,节省一些力气。

    至于旱灾的事情....谁还有时间评论,大家现在凑在一起唠嗑,唠的都是即将到来的修路工程。虽然朝廷的诏书已经传开了,但是究竟会怎样安排,谁心里也没有个底。

    现在不一样了,亲眼见到太子征辟民房时候的仁善,百姓们心里也有了个底。

    漫步在长安城外,亲耳听到百姓们的谈论,李贤忽然有点庆幸。

    对于民居的征辟问题,自己只是习惯性的发了一次善心,谁知道,竟然能起到安抚人心的效果。

    不过....

    既然百姓心里安定了,长安这边的施工,怎么也得开始了。

    如今,散发下去的只是老弱妇孺的救济粮。长安周边的百姓,多少还是富裕一点的,有些人家还有余粮,至于贫困的,估计家中青壮,不是挖野菜吃树皮,就是跟家中妇孺一起,暂且喝稀粥度日了。

    工程一日不正式开始,这些青壮就没有粮食吃啊。

    叹息一声,抬头看了一眼天上明晃晃的太阳,李贤不得不也站进阴凉地里。

    一个细皮嫩肉的青年走过来,在一众黑黝黝肤色的百姓之中,还是比较显眼的。尤其是李荇等护卫,看起来就不好惹。

    正在树下乘凉的几个百姓,虽然隔得有点远,但还是不由自主的往边上挪了挪,并且开始议论起来。也不知道这个公子,究竟是富商家的,还是什么官员家的。

    搭话,是一种挑战,尤其是对社恐而言。

    但是,李贤自认自己还是有点社交牛逼症的,看了一眼身上的麻衣,挥挥手示意几个护卫留在原地,只是带了李荇一个人,主动朝着几个百姓的方向,走了过去。

    人还没走近,就很随意的拱拱手说:“几位,家父是行脚的商人,在下是跟随父亲来长安见识世面的,听闻当朝太子殿下,竟然不直接赈灾,而是要修路,分发青壮粮食,可有此事?”

    虽然李贤行礼行得很随意,但是在几个农夫眼里,反而是很正常的。

    至于商人之子....就算是富商,这等辱没祖宗的人,也没什么了不起的。

    稍微安心了一点,年纪最大的一个老汉,就随便还了一下礼,说:“少郎君说得没错,确实如此。不过,老汉怎么感觉你话里带着刺儿?什么叫竟然?”

    李贤愣了一下,苦笑道:“按理,百姓受灾,朝廷赈灾,这是应该的,怎么太子只是赈济了老弱妇孺,却没有赈济青壮?至于修路,修路付钱本就是应该的,跟赈灾联系在一起,就过分了吧。”

    这是李贤一直以来,都很担心的事情。虽说自己的行为有点深意在里面,但是,百姓不理解的话,可就是大灾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