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起源

    27起源 (第1/3页)

    在战争结束之后,安非*命在世界各国渐渐推出了反苯*胺滥用的方案,渐渐地让这类药品走向正规化,让真正的病人使用。其实对于世界各国来说,战争结束之后并没有过早的认识到这类“兴*剂”的危害,直到战后第一次药物滥用狂潮。

    在1945年,日本战败之后,在建立在他国的痛苦之上的虚伪的繁荣崩塌之后,日本的民众进入了一种前所未有的绝望。他们所享受的生活和繁荣在战争之中化为乌有,灾后重建使得日本人极度沮丧且无法接受。而这种心理的蔓延使得日本进入了全民吸食毒*的狂潮,而绝望的气息伴随着毒*,渐渐地在日本生根发芽。

    在1945年到1951年间,日本一共有超过200万人吸食过毒*,一般上瘾的日本人超过55万人,产生疾病的高达20万人。除了苯*胺,也就是冰*这类毒*,另一种毒*也不容忽视。这种毒*就是罂*的化学提取物,比鸦*成瘾性更高也更工业化的吗*,以及后来的海*因。

    吗*这种强效镇痛剂最早是用来进行急救和缓解癌症病人疼痛的。这种鸦*提取物能够比鸦*更加有效地缓解病人的疼痛,因此在研发之后很快就投入工业生产并广泛使用。虽然吗*有一定的成瘾性,但是在当时有更多的诸如苯*胺以及鸦*一类的致幻药物,因此吗*的主要用途还是在医学上。

    真正让吗*走入毒*的大家庭的还是来源于人类一切罪恶的集合体:战争。早在一战期间,吗*就作为强效镇痛剂应用在战地急救中。而在当时消炎药以及抗菌药非常宝贵的情况下,对于普通士兵来说,吗*能够短暂缓解疼痛,然后等死。而吗*的另一个作用就是麻醉神经以克服心理障碍。由于一战战况过于惨烈,大量的士兵都患上了战后应激创伤(PTSD),而吗*作为一种大脑和身体镇静剂,能够有效缓解PTSD,因此相当一部分PTSD士兵在使用吗*之后上瘾,也成为了世界上最早一批吗*成瘾者。

    而在二战期间,吗*被制成了更加易于使用一次性皮下注射剂,并在战争的各个国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