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秘密访华

    36秘密访华 (第1/3页)

    在中国方面, 苏联于1968年8月入侵捷克斯洛伐克后, 中国对苏联扩张主义的担心增大, 开始把苏联称为"社会帝国主义", 公开把苏联视为比美国更大的威胁。

    中苏边境冲突不断发生, 并在1969年3月珍宝岛战斗中达到了顶点, 两国都在共同的边境地区大量陈兵。

    尼克松注意到了这一点, 他把中苏分裂看做是当代世界上最深刻的国际冲突之一。

    当尼克松政 府迫于国内反战运动和国际局势的压力实行美国逐步从越南脱身的计划时, 中美之间矛盾的重要性减轻了。

    实际上, 早在1967年尼克松就在《外交杂志》上发表了题为《越南后的亚洲》的文章。他强调,"将来美国作为世界警察的作用可能是很有限的",美国不应当" 把中国永远排斥在国际大家庭之外"。

    尼克松接受了基辛格对世界的看法, 认为二战后初期和20世纪50年代那种双边冲突的时代业已结束, 世界出现了由美、苏、中、日、西欧五种力量组成的多极结构, 美国应在这个"多边外交的新时代"中利用中苏分裂, 并在五种力量中心之间寻求新的平衡。

    1969年2 月1日, 尼克松在宣誓就职仅仅12天之后就要求政 府官员试探同中国官方接触的可能性。

    同年7月21日, 美国政 府宣布取消某些对华贸易管制, 并放宽了去中国旅行的限制。不久, 尼克松政 府决定停止第七舰队在台湾海峡的巡逻。

    1970年1月8日, 美国国务院发言人在宣布恢复中美华沙大使级会谈时第一次使用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名称。

    中国领导人注意到了这些迹象。此时, 中苏之间的严重对抗对中国的国家安全造成了极大的威胁, 中国因此面临着同时与两个超级大国对抗的局面。在这种情况下, ***做出了重大的战略决定:尝试同美国结成战略伙伴关系, 共同应对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