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空有其表

    19空有其表 (第1/3页)

    苏联大部分工业都是建立在30年代,或者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按30年代的规格重建。50年代苏联经济的高速增长,得力于这批工厂和基础设施。

    但是到了70年代,这一批本应被淘汰的工业架构,却因为领导层缺乏危机意识而因循延误没有更新改进。这些过时的工业架构不单效率低而且耗能大和污染环境。

    但是,由于苏联是生产能源的大国,领导层当时正陶醉在高油价带来的美好时光,幸灾乐祸地旁观着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饱受石油危机的煎熬,却没有意识到改革的时间窗口已在悄然关闭。

    西方国家的70年代就是一场恶梦,由中东战争诱发的石油禁运使油价在1973年的数月内飙升400%,随着高油价而来的是恶性通货膨胀和经济衰退。

    在此前西方的经济体系中,经济衰退和通货膨胀从来没有同时发生过,因此启用了一个新词来形容此现象:滞胀(stagflatio

    )。

    1973至1975年间美国国民收入下跌6%,失业率增加至9%,西欧比美国更为倚赖中东石油,因此情况更严重,连日本也出现二战后首次经济衰退。

    在这次西方经济大衰退的阴霾下,一场新的工业革命正静悄悄地展开。由十八世纪末发展出来的大型“烟囱工业”(s oke s mtack i

    dust

    y),因为耗费大量能源和污染环境,逐渐面临淘汰。

    在英国的谢菲尔德(Sheffield)工业区, 70年代中因为钢铁业不景气而失去的职位便有15万个,其他的重工业也遭受类似的损失。在德国的鲁尔工业区,超过10万名钢铁工人失业。

    在美国的宾夕法尼亚至伊利诺伊州的重工业地区,工厂纷纷倒闭,大批工人失业,社会上一片愁云惨雾,这个地区便被美国人自嘲地称为“铁锈带”(Rust Belt)。

    然而旧工业不消失新工业便无从兴起。在阵痛过后,更有效率、更节能环保的新工业诞生,取代了陈旧耗能耗资源的重工业。由于注重效率,西方国家生产力大幅提高,传统工业所需的劳动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