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经济崩溃

    33经济崩溃 (第1/3页)

    1991年12月26日,苏联最高苏维埃共和国院举行最后一次会议,以履行苏联终止存在的法律手续。

    不足百人的会场十分冷清,**台上只有共和国院**阿利姆扎诺夫一人就座。惯用的电子表决器也不用开动,连到会人数的登记亦未进行。

    在此之前,苏联最高苏维埃联盟院已于1991年12月23日作出决定,联盟院不再举行任何会议。于是,阿利姆扎诺夫宣布苏联议会从此解散,代表们互相告别,各奔东西。

    12月25日晚,克里姆林宫的苏联国旗徐徐降下,标志着苏联正式解体。对于俄罗斯来说(包括除了波罗的海三国外的其他原苏联加盟共和国)。苏联的解体是民族的灾难。

    许多地区被抛入自然经济条件下。社会分化的加剧破坏了社会的整体性。国家及其结构和制度极为衰弱。贪污之风盛行。

    工艺技术、工艺复杂的生产以及整个科学学派的丧失使俄罗斯失去了参与国际竞争的可能性,俄罗斯被抛到"第三世界国家"的行列中。

    文化水平受到影响,教育体系和卫生体系遭到破坏。国家财富被以某种方式和在某种程度上被掠夺。

    独联体各国国家机关里贪污腐败程度超过了俄罗斯。在这11个国家中有6个国家曾经历过战争。原苏联地区成为了不稳定地区和局部军事冲突地区 。

    苏联解体作为20世纪最重大的历史事件,其作为与1917年十月革命一样对世界影响深远。由此苏联解体引起了国际社会包括西方国家在内的高度关注。

    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几乎所有的西方学者和研究苏联的专家都不认为苏联会解体,包括时任美国总统乔治·布什在内的西方国家领导人与学者都对苏联在一夜之间解体感到意外,西方当时并不希望苏联解体,当时美国中情局还对此召开了多次的紧急会议,美国国务卿贝克还专门带领代表团到莫斯科实地了解事态的发展。

    但苏联各加盟共和国与首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