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章 天下大势

    第175章 天下大势 (第2/3页)

了朝廷隐约的打压。

    河东世家还可以返回家中耕种,或者投入到了河东各个藩镇做官。

    但是东都庶族就无路可退了,本来就是寒门和中低层官吏家族出身的他们,逐渐被排挤出了朝廷中枢后,迅速的衰落下去。

    甚至连带洛阳的地位也日渐衰落了下来。

    所以这一次安禄山叛乱中,河东世家的态度非常暧昧,东都庶族更是对安禄山叛乱表示了支持。

    很显然,对于这个即将平定的天下,一场政治清算即将到来。

    据说皇帝在凤翔府行在已经拟好了需要清算的名单,而太子李俶接手西路军,也是同样是为了主导这次政治清算。

    郭子仪叹息了一声,他虽然是武将,但是对于朝廷的尿性也看的通透。

    唯一值得欣慰的,就是皇太子还是尊重郭子仪的军事建议的,只要郭子仪乖乖的去打两京,太子都是全力支持的。

    那也就只能去攻打两京了,大唐浩浩荡荡的十五万大军,开始向两京集合。

    而与此同时,大唐剑南道,洱海地区。

    南诏国主阁逻凤正在命令工匠雕刻一座石碑,这座石碑名为德化碑。

    也就是去年,南诏刚刚击败了剑南留后李宓所率的七万步兵。

    唐军劳师远征,进至南诏都城太和城,中了埋伏全军覆没。

    这之后,大唐彻底失去了对南诏的控制。

    南诏国主阁逻凤立的这块石碑,写着南诏国主对于大唐、南诏和吐蕃之间战争的论述,表明了南诏立国,只是“迫不得已的自卫反击”。

    同时阁逻凤又虚伪的在碑上表明了自己对想要和大唐重归于好的愿望。

    碑文是南诏清平官郑回所写,郑回原本是大唐的进士,在和南诏的战争中被俘虏后,南诏国主阁逻凤将他拜为老师,又任命他为南诏清平官。

    清平官,相当于大唐的宰相,是南诏国主下的第一人。

    等到石碑建造完毕,阁逻凤拉着清平官郑回说道:“前日吐蕃又派来使者,要册封吾为赞普钟,这是赞普弟弟的意思,郑师,我们要如何回应?”

    私下里,阁逻凤都是称呼郑回为郑师,南诏的体制也都是郑回仿照大唐体制建立的。

    郑回叹息一声说道:“国主,如今大唐两都未复,剑南道能够抵御吐蕃人进攻就不错了,本是我南诏发展的大好时机。”

    “可没想到这吐蕃赞普刚刚继位,竟然就有如此的手段,若是再拒绝吐蕃的册封,恐怕吐蕃大军就要来兴师问罪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