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6章 绩效考核
第716章 绩效考核 (第3/3页)
通道,越王麾下有精通财计的官员也不稀奇。工部、刑部、兵部、礼部也是如此,可是唯独吏部不一样,这可是朝堂真正的心脏,其中门道极多,牵涉的关系也极广,这可不是陇右出身的土包子能玩得转的。
不过对于吏部这种抵抗,崔涛只是微微一笑,这位年轻的翰林学士直接搬进了吏部,开始指挥手下填补怠工官吏的职位,迅速将一道道命令发向全国。
这些老官吏终于发现,自己威胁朝堂的手段不仅仅没有任何效果,反而因为自己怠工而被挤出了权力中央。
等到了这些官吏反应过来的时候,崔涛已经将两千多名陇右官吏安排妥当,他们被分到了空缺的职位上。
不仅仅如此,在崔涛的主持下,一份对全国州刺史和县令为主的地方主官的考核工作方案,也被送到了政事堂的案头上。
唐代对官员的考核是由吏部考功司来完成的,考功司的郎中负责对在京官员的考核,员外郎负责对长安外的地方官员考核。
所有流内官员,按照四善二十七最这个标准,根据考核的结果分别给与升降官职的处理。
不过虽然听起来这个标准很详细,但是在长安的吏部也不可能知道每一个地方官员的德行,对于州里普通官员和县令一级官员的评定,权力掌握在州刺史的手里。
而对于县内官员的评定,则掌握在县令手里。
这也是唐代州县二级主官权势大,对于属下升迁往往拥有决定性影响力。而对于州一级的官员评定,则掌握在政事堂的手里。
到了中晚唐时期,考功成了朝堂政治斗争的工具,很快中晚唐的牛李党争,两党在控制政事堂后就不断用考功这个手段来打压对方派系的官员。
这样的风气之下,普通官员只知道迎合上级官员,就可以得到晋升。
那些不擅长迎合上级的,或者和上级有矛盾的官员,就算是认真做事也会被贬谪甚至罢黜。
但是崔涛的这份考核方案,则剥夺了主官考核下级官员的权利,量化了一套考核的标准。
同时由吏部组成一支专门的考核队伍,专门出
长安对各州县进行考核。
这份计划不仅仅非常详细,甚至每一条标准都量化到了评分上,这份名为绩效考核的方案送到政事堂,立刻引起了朝堂震动。
长安很多官员也是做过地方官的,如果按照这个标准,大部分人恐怕都得不到合格的评价。
可偏偏这份考核计划详细具体,不是在地方上有着丰富民政经验,是绝对制定不出如此方案的。
众大臣更加惶恐,越王的手下到底有多少人才?